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81章 数字化的痛点·远程如何辨证(第2页)

他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难经》说‘寸口脉分三部九候’,浮取看表证,沉取看里证,轻按重按力道不同,摸到的脉象能差出千里。远程问诊摸不到脉,就像给人看病却蒙着眼睛,风险太大。”

苏怀瑾没说话,反而在案头的空白纸上画起了流程图。她先画了个手机图标,箭头指向“舌苔照(舌尖、舌中、舌底三张)+症状表”,旁边用红笔标了行小字:“必须拍全舌,避免角度偏差”;再画了个诊室图标,箭头从手机图标引过来,起“初步调理建议(非处方)”。

“或许可以这样,”她把纸转过来,对着陆则衍和赵小胖,“线上不做最终诊断,只做‘信息收集’:让患者传全三张舌苔照(舌尖看心肺,舌中看脾胃,舌底看气血),填清楚‘怕冷还是怕热’‘大便成形吗’‘咳嗽有没有痰’这些基础症状,我们先判断个大概体质,给点调理方向——比如风寒初起,建议喝生姜葱白汤,别熬夜;痰湿体质,提醒少喝奶茶,试试茯苓茶。”

她顿了顿,指尖在“线下脉诊”四个字上加重了力道:“最终要用药、要定治疗方案,必须线下摸脉。脉诊就像给病情‘定调子’,浮脉要解表,沉脉要温里,这调子定错了,后面的方子再准也没用。线上是为了让患者少跑腿,不是要丢了这‘定调子’的本事。”

陆则衍立刻翻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我让技术团队加个‘舌象拍摄指南’,用动画演示怎么拍全三张舌照——舌尖抵上颚,舌中展平,舌底别卷,再配个参考线,保证拍出来的舌苔‘不缺边、不歪斜’。另外开发个联动系统,线上填的信息自动生成电子档案,患者到院刷身份证,诊室电脑能直接调出来,省得他们重复说,医生也能快速接上思路。”

赵小胖已经点开了仁济堂官网的编辑后台,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噼啪响:“我现在就把方案发出去,加句‘脉诊必须面诊,线上仅作参考’,让大家放心——咱们不是图省事搞纯线上,是想让方便和靠谱能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