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 作品
第383章 在线药房·送药上门的温度(第3页)
“是我们没做好,耽误孩子喝茶了。”她把茯苓饼递给宝妈,声音里带着点歉疚,“这饼孩子能吃,健脾的,明天的茶包我们再送您一包,算赔罪。”
宝妈愣了愣,接过药包时,发现里面多了张便签:“健脾茶可以拌在粥里,孩子不爱喝的话,加半勺白糖,不影响效果——晚秋。”后来这位宝妈成了常客,在评价里写:“就冲这心意,我信他们的药。给孩子吃的,放心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我同事都跟着我拼单,说‘仁济堂的药让人踏实’。”
苏怀瑾来打包区看时,指尖拂过那张“谢谢小姑娘”的便签,字迹已经被阳光晒得有点浅。林晚秋正在给当归包贴标签,标签上除了“归头切片”,还画了个小箭头,指着“补血力强,适合气血虚”。
“以前总觉得在线药房就是‘送药快’,”苏怀瑾看着墙上的反馈,忽然开口,“现在才明白,快只是基础,让人觉得‘靠谱、被惦记’才是根本。”她想起祖父说的“药是死的,人是活的——药能治病,心能暖人,两样都到了,才是仁济堂的药”。
林晚秋抬头时,看见窗台的枇杷膏罐口,薄荷的清香正漫进去,和枇杷的甜混在一起,像春末的风。她忽然觉得,这些穿过屏幕的订单,其实都是一颗颗心——张老伯怕卡牙的小心,李阿姨想让孙女喝汤的暖心,宝妈担心孩子的操心,而她要做的,就是用茶包、便签、小贴士,把这些心接住,再轻轻送回去,让屏幕那头的人知道:哪怕隔着网线,也有人在认真惦记着他们的药,他们的舒服。
暮色漫进老屋时,林晚秋把新收到的反馈贴在木板上,是位独居老人写的:“药包上的字大,看得清,便签上的话像闺女说的,心里暖。”旁边的薄荷还在散发清香,和药香缠在一起,像在说:好的药房,从来不止是送药,是把药香里的温度,一路送到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