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造炮
张文远知道,在古代的科技攻关一般都是由地方官员负责的。 而且地方官等级低了还不行,因为低等级的地方官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供调动。
就比如王安石在明州当知县时,想要研究先进的刻漏装置。但他一个知县有此想法,也只有报到明州的太守处,由太守出面动用资源,才制定出“莲花漏”的基础模式。
而真正推行该技术,更要到南宋时被官方重视,总结之后才能推广全国。
若只凭当时王安石自己的能力,想要搞出新式刻漏法是根本不可能的。
至于大宋的科技发明大家苏颂,他的《本草图经》是宋仁宗召集全国的医药资源,征集药材标本,才汇编而成。
大名鼎鼎的世界第一台水力时钟:水运仪象台,更是苏颂当上了吏部尚书之后,专门被封了一个“提举研制新浑仪”的差遣,动用了整个吏部的资源之后才制造出来。
只能说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无论是在此时还是后世,都是最费钱财的东西。
张文远之前想要搞发明,只能自己搞个小团队进行。
而现在拥有了省级的行政资源,张文远也终于可以提纲挈领地进行科研攻关了。
点开科技攻关能力,就见下面已经多了一堆的可选人物栏。
张文远试着将汤隆的名字拖到攻关组长的位置上。
“符合要求!”
张文远眼前一亮。
不过剩下的科研人员却没这么简单。
大多数人根本不合要求。
张文远花费了小半时辰的时间,在自己系统栏中五百多个文臣吏员里反复挑选。
这才终于找出了可以领导整个攻关小组的十个人。
看这些人的背景大多是刚刚打下的东阿城中投靠的人员。
张文远看了这些人的能力和名字,猜出其中有六个大概是对于天文地理、杂学术数有所钻研的秀才。
剩下三人的能力则偏向于官吏。
“不管是谁,反正符合要求,先叫来看看再说。”
次日一早,张文远便将这名单写下,送给李达天,让他通知这些人来开会。
听说张文远要成立一个什么攻关小组,这些人起初都有些懵。
被张文远选中的几个秀才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