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造炮(第2页)

他们大多为喜欢研究兵书战策、火药的文人。

习此道者,多不被道学先生所喜,性格也多为怪异。

这几个秀才混的也不如意,他们都觉得张文远大概是从乡里打听到了他们擅于奇门的本事,专来邀请。

如今张文远势力如此之大,能够以此奇门之道入张文远法眼,几人都感脸上有光。

欣然而至。

至于剩下三个被拉入攻关小组名单的官吏就有些纠结了。

李达天一一查出背景,张文远这才知道三人都是监官。

一个是郓州铸钱监的主管,专门负责在郓州几个窑口督造铜钱。

第二位原本负责监济州官船监,是修船的。

第三位则是济州司药监的主事,专门督造阿胶——这乃是东阿重要的贡品。

张文远算是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能力足以进入科研攻关小组了。

三人的工作分别对应着铸造、木工和各种胶合剂的制作。

在这年头要制作火药器械,少了这三路工匠确实不行。

得知张文远要他们加入什么科技小组,三个刚投降的官吏也都有些懵。

把门路找到李达天处,好一番询问才搞清这科研小组的目的。

他们都是有家有口在东阿和须城,所以才因此投降的。

原本已经张文远放在行政班子里,此时却又要调职。

三人一想,他们做行政官本来就不熟手,跟随着张文远一起研制大炮似乎更有前途。

而且单纯的帮张文远治理地方,那就是妥妥的反贼了,到时想拿东西和朝廷换命都拿不出。

若真掌握了大炮研制技术,到时朝廷打了回来,他们再将此处献给朝廷,估计也能保上一命。

何况他们也没胆子得罪张文远。

在各种心思交杂之下,这三人犹豫了一天,也同意入伙。

张文远又让李达天调了一帮工匠来配合行动。

又把位于东阿的一个少府铸钱监工厂,直接转变成了铸炮厂。

这铸钱监里头有大量优质的金属原料,现在张文远手下并不缺钱财,这些原料正好用来铸造优质铜炮。

有人有地,张文远的科研攻关小组就此成立。

张文远自任组长,汤隆负责实际统辖。

小组刚刚成立,张文远便按照前世大学里做课题的经验,把铸炮的各道工序之中还没攻破的科研难点,分成了不同课题交给十人,约定好只要能做出成果就给予相应奖励,大家自凭本事,各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