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树梢的熊 作品

第475章 反复推敲(第3页)

假设这个推论成立,日谍是如何知道情报交易的准确时间的呢

张鑫华曾经说过,交易的时间和地点是“鹞子”当天早晨九点左右才通过电话临时通知的,且只有他和吴剑光两人掌握。

由于时间仓促,他带人匆匆赶到一壶春的时候已经将近九点四十,发现侦缉科的监视点之后,直接控制了两名警察,并将监视点征用。

第三,藏在保险柜里是不是“鹞子”从上海带来的重要情报,如果不是情报,又会是什么

第四,留在530房间的钥匙,是“鹞子”打算从一壶春回来之后拿走,还是故意留给他人的,如果是后者,那这个人又是谁

第五,为什么“鹞子”与张鑫华约定的时间,与报警电话中鬼货交易双方接头的时间一样

对于第五个问题,方如今倒是有了一些想法和推测。

时间上倒是能够对的上。

不过这些印记,在检修口附近却看不到,似乎被人刻意地抹掉了。

要么是客人自己带进来的,要么就是从别的通道进来的。

方如今放下纸笔,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端起茶缸喝了一口,凉津津的茶水顺着喉咙滑进食管,进而又到了胃里,心中的疲惫被微微抑住了一点。

从湖边村饭店返回之后,方如今便将自己关进办公室里,将今晚再次勘察和分析的情况进行汇总。

由此看来,张鑫华手下人泄密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这也是饭店当初装修时处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不过在处理顶棚时也都进行了相应的隔音处理。

他现在的身份是行动组的临时负责人,在湖边村的留守的行动队员不敢怠慢。

第六,“鹞子”和沈哲溪两人或是其中之一,对临城特别是湖边村饭店的结构十分熟悉,知道五楼客房卫生间有检修口,且顶棚上面是相通的。

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鹞子”大门不出,但能和外面保持联络。

看来自己是相当然了,这床铺应该是有人整理过。

这份分析报告上,还有几个未能解决的疑点。

过往的经验与知识,在脑海中融汇成一条清清小溪,清澈见底、明快奔流。

有了猫儿助力,来回传送情报和钥匙,自然再简单不过。

为什么不是从窗户外面爬进来的呢

道理很简单,尽管窗户是开着的,但方如今曾经仔细观察过湖边村饭店外的外墙,楼层之间并无廊檐,即便是猫这般灵巧,也无法攀援到五楼。

方如今相信,只要顺着沈哲溪这条线索查下去,鹞子”身上的情报失而复得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算是不认字的人,只看那几张图,也能看懂大概整个情报传递的过程。

吓得大门口的卫兵仓皇回顾,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个卫兵从值班室中跑到楼下。

“方组长,没事吧”张康的声音略显紧张。

饭店的工作人员说那日并未看到530的客人将猫带进来。

如果再辅以对沈哲溪的行踪轨迹分析,并让饭店的侍应生和银行公库的工作人员对质,更是板上钉钉。

沈哲溪,男,金融导报的记者,比“鹞子”入住早一天,在“鹞子”出事的前一天下午退房离开。

方如今眉头紧蹙,由此推断,日本人的可能性大一些。

对于这个如日中天的行动队负责人,士兵们之间也早就传颂开了,这样的人说什么也得好好地巴结一番。

站岗的士兵们只负责临城站的警卫工作,但他们也大概听说了听说近期的日谍案子都与此人有关,将来定是前途不可限量。

“没事!惊扰到你们了,不好意思!”方如今说话和气,从来都不摆架子。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张康一步三回头,心中仍是存着狐疑。

方如今再次伸了一个懒腰,如今纸上的推演基本上已经完成,一切只待后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