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怪人 作品

第240章 苏知青你马甲掉了1(第2页)

虽然拿到了这么多钱,但是爱算计的大伯娘也不想家里多一个吃白饭的。

所以在钱交出去以后,原主白天上学,放学回来就要承包所有的家务活。

本就重男轻女的家庭,原本还有原主的堂姐在家里干活。

自从原主来了以后,就连没有过什么待遇的堂姐都要比她活的滋润。

而且原主父母的补偿金也都被大伯娘以帮她收着,就私下拿出来给自家两个儿子吃喝玩乐。原主大伯家的孩子就是两个皇子,一个不受待见,但是却是亲生的公主。

而原主呢?

则是那个有苦说不出,都不知道该找谁告状,每天吃不饱,还要干很多活的丫鬟。

若不是害怕外人真的举报自家虐待原主,恐怕就连学校,原主都不能去了。

今年的原主高中毕业,也就刚好满十七周岁。

原主在自己大伯家生活了七年,每天挨打受骂比吃饭都多。

让一个拥有十年的幸福人生的原主,活脱脱变成了外表懦弱,内心阴暗的姑娘。

也是原主刚满十七周岁的这一年,因为苏家这一年要出一个知识分子下乡,刚好条件足够的原主就被报了名。

原主的大伯娘前两年就已经把原主的堂姐送到乡下去做知青了,其实是舍不得堂哥而已。

大伯娘想的原本是把原主送走,但是因为未满十七周岁是不允许的,只能就让堂姐去了。

而这次万事俱备,就连东风都有了,原主不得不去下乡当知青。

“上山下乡”一词始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