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君 作品

第136章 报国寺诗会,才子压曹公(第3页)

他说话间,额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这番姿态,落在众人眼中,便成了“才华横溢却体弱多病,谦逊有礼不慕虚名”的绝佳写照。

曹长卿见他如此“坚持”,也不好再多言,只是深深看了他一眼。

“既如此,老夫便却之不恭了。徐公子,还需好生保重身体才是。”

徐锋这才“勉强”挤出一丝感激的笑容,对曹长卿拱了拱手,声音微不可闻:“多谢太傅……关怀。晚辈……晚辈对太傅的学识,素来仰慕……”

他话未说完,便又是一阵急咳,被玉奴扶着,几乎是踉跄着退出了人群。

曹长卿目送他的背影,眉头微蹙,心中暗忖:“诗中藏龙,其人若此。这北地徐三郎,究竟是何方神圣?”

经此一事,徐锋虽未夺魁,但“徐三郎”之名,却比夺魁更加响亮地传遍了整个江南士林。一个能作出“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等豪迈诗句,又能当众力压曹长卿一头,最后却因“体弱”与“谦逊”将魁首拱手相让的“病弱盐商”,其话题性远胜于一个单纯的诗会魁首。

江南名士们对其才华与风度皆是刮目相看,便是那些原本对他心存芥蒂的官宦子弟,此刻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来自北地的年轻人。曹长卿的初步好感,更是为他日后在江南道的诸多谋划,落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徐凤年在一旁看得是瞠目结舌,自家这个三弟,今日的表现完全颠覆了他以往的认知。那病恹恹的模样,竟能写出那般气吞山河的诗句?写出来了,却又偏偏装得更病,把到手的彩头硬生生推了出去?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徐凤年只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对自己这个三弟的“病弱”和“才情”,愈发捉摸不透。

诗会散场,徐锋婉拒了诸多名士的宴请邀约,依旧由玉奴搀扶着,“步履蹒跚”地向寺外走去。

刚行至一处僻静的回廊,一道身影悄然从暗处闪出,拦住了去路。

那人一身灰衣,面容普通,眼神却锐利如鹰,他对着徐锋一抱拳,沉声道:“徐公子留步。”

玉奴眸光一寒,踏前一步,挡在徐锋身前。

徐锋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紧张,看向那灰衣人,淡淡道:“阁下是?”

灰衣人道:“在下乃西楚旧部,今日得见公子风采,佩服之至。公子力压曹公,却又礼让三分,此等胸襟气度,实非常人可比。我家主人,欲与公子私下会晤,不知公子可否赏光?”

徐锋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哦?你家主人是?”

灰衣人道:“公子一见便知。此事关乎重大,还望公子三思。”

徐锋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眸光微闪。曹长卿这步棋,似乎比他预想的还要深远。这突然冒出来的西楚旧部,又是何方神圣?

他沉吟片刻,微微一笑:“既是盛情相邀,徐某岂有不从之理。只是今日天色已晚,徐某身体亦有些不适。不如,另择时日?”

灰衣人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还是点头道:“如此,便依公子之言。三日后,城南望江楼,恭候公子大驾。”说罢,身形一晃,便消失在回廊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