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兴教化(第3页)
可他们带徒弟是有条件的。
得先从最底层做起,比如收购药材。
而后才能当切药材的学徒。
实际上这些郎中将自己的这些徒弟当免费的仆人在使用。
而且他们为了确保自己的稀缺性,也不愿意倾囊相授。
或许有的徒弟跟了他们十年二十年,才能勉强出师。
不仅培养周期长,而且培养效果也参差不齐。
导致的结果是各地郎中极其稀缺,看病就能让普通农家倾家荡产。
他的府学将第一期招募一百名青少年。
让他们系统地学习看病疗伤相关的课程。
他们这一百人完成学业后,一部分将进入军中,为军队效力。
届时,将士们在战场上即便受伤,也能因得到及时救治而避免丧命。
现在大多数将士的死亡并不是战场上死的。
而是受伤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和护理而死。
常见原因包括伤口感染、失血过多等。
总而言之。
府学到时候能批量培养医务兵,到时候能极大地降低将士的死亡率。
另外一部分府学的医学科学生完成学业后则会进入民间。
到时候他们无论是当赤脚医生,还是自己开药铺,也能极大改善当地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总而言之。
曹风设立的这个府学,将会对各行各业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知府孟学文以前当过私塾先生,主要是教一些圣贤道理和吟诗作画等。
可现在自家小侯爷竟然要开设农科、兵学、匠学、医学等科目。
这颠覆了他的认知。
在他的认知中。
这些东西不都是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吗?
还能集中到一起学??
可这些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和读圣贤书的学生放在一起,合适吗?
可是自家小侯爷提出的这个法子,也的确是好法子。
以前孩童想学一门手艺,那就得拜师,需要拿出重礼不说,还要熬时间,熬资历。
可若是设立府学,那就没有那么麻烦,就能很快培养大批有手艺的人。
众多手艺人的涌现,将极大改善辽西当前百业不振的现状。
议事厅内议论纷纷,对于曹风提出的这个新颖的东西。
很多人还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有人兴奋不已,觉得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