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君临夷播海,佳人来访(第2页)
“步兵再利用严整密集的阵型,配以弓弩、长矛、长枪、钩镰枪、火器等利器,协同作战,并寻找一切机会近身缠斗,便有望打败骑兵!”
这次他选择背水一战,用运送辎重的车辆和盾牌来构筑防线,再用各类兵器和火器进行压制,效果很好。
只是慕容护和术阑率领的骑兵太多了,在他们持续不断的冲锋之下,步兵难免会力有不逮。
而且想要诱敌深入,然后近身灭杀,也需要变数。
所以他借鉴了华夏古史中,“南朝第一帝”刘裕在以步兵大破北魏骑兵时,背水列阵,还使用了战船的经验。
战船的优势显而易见。
鞑子和西戎兵马也是吃了大亏。
除了这一位,其实步兵大胜骑兵的战例还有很多。
比如汉朝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战八万匈奴骑兵,杀伤甚众,可惜最终因箭尽援绝被俘。
宋朝岳飞让步兵以钩镰枪、大斧等大败金国铁浮屠。
明朝戚继光用鸳鸯阵和长短兵器,并大量装备火器和强弩,有效克制了蒙古骑兵和倭寇(包含骑马的武士)。
对于赵安来说,这些都是前人的宝贵经验,为何不用?
慕容护和术阑终是小觑了步兵的威力。
别的步兵可能不行,但赵家军的步兵如今配足了强弩、火器、钩镰枪等专克骑兵的利器,对战骑兵只会亢奋,而不是惧怕。
当然,步兵的机动性很差。
击败敌军可以,想要追击,砍杀敌首,甚至让其全军覆没,还是要靠骑兵。
“末将又受教了。”
杨无咎很是谦虚道:“王爷,如今慕容护已死,咱们是否趁机拿下整个西戎?”钟玉也是异常兴奋道:“我本来以为这次能够拿下伊犁谷地和准噶盆地,将一些西戎百姓迁进来便算大功告成,现在这这这……西戎都唾手可得了,感觉像是做梦一样!”
“只怕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
赵安托着下巴道:“西戎境内各方势力盆根错节,而且疆域辽阔。靠近丝绸之路的百姓受咱们影响很大,也认同咱们,但居住在遥远西北的百姓可就未必如此了。”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还是尽力而为吧。小玉,你率军清扫伊犁谷地四处逃散的残兵败将,然后分兵镇守。杨老,你率兵前去准噶盆地,赶紧拿下那里。我会带一路兵马去迎投靠咱们的兵马和百姓,然后赶往西戎腹地!”
“末将遵命!”
三人休整一番后,各自带兵离开。
赵安一路向西。
抵达谷地西端时,发现驻守在这里的鞑子早就逃之夭夭了。
曾经跟着赵家军操练,在西戎政变中侥幸存活下来的将士带着六万兵马和二十万百姓一起跪到了他面前,泣不成声。
赵安赶紧扶起他们道:“诸位,慕容护引狼入室,残暴不仁,已经被本王凌迟处死!国主和那些枉死的将士、百姓们大仇已报。今后只要你们愿意追随于本王,本王必会一视同仁。”
将士和百姓闻言,齐声呐喊道:“王爷,求您当我们的国主吧!”
“你们的心意,本王心领了。”
赵安连忙道:“只是西戎境内的局势扑朔迷离,当前还是要以安置百姓,并且避免乱局殃及到更多百姓为主。”
“我等愿随王爷平乱安民!”
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异口同声说这话的是六万兵马。
虽然他们有的曾被逼得藏匿山中,有的一直在被追杀,有的是新招募的青壮,但此时此刻,给赵安感觉那六万西戎精锐又重现于世了。
他抽了抽鼻子,声如洪钟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早在前世的时候,他就觉得这首《诗经·秦风·无衣》激昂慷慨,同仇敌忾。催人奋战。
如今当着西戎兵马吟诵起来,更觉高亢。
他们也都被感染到了,一遍又一遍地含泪唱和着,让人动容。
“既然民心向我,那我必不负于民!”
赵安暗下决心后,留下一些人安置百姓,然后带着其他人马赶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