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百草堂之罗汉果(第2页)
“我来试试。” 王宁把药篓放在地上,解下腰间的柴刀,又从棉袍内袋里摸出根麻绳——这是他每次进山必带的,以防不测。他打量着崖壁,找到一处凸起的石块,踩着雪爬上去,脚刚站稳,石块突然松动,“哗啦”一声滚下山崖,带起一片雪雾。
“小心!” 林婉儿惊呼着伸手去拉,却只抓到他的衣角。王宁顺势往后一仰,稳稳地落在雪地上,只是棉袍的袖子被划破了道口子,露出里面的棉絮。
“没事。” 王宁拍了拍身上的雪,重新选了个落脚点,“这崖壁看着结实,底下是空的。” 他把麻绳一端系在旁边的松树上,另一端缠在手腕上,深吸一口气,再次向上攀爬。
这次他格外小心,手指抠住石缝,脚踩着藤蔓扎根的地方,一步一步往上挪。寒风从崖下灌上来,吹得他头晕眼花,手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只能死死攥着岩石。爬到一半时,他低头看了一眼,林婉儿正仰着头,手里紧紧攥着麻绳的另一端,脸上满是担忧。
“别担心,快够着了。” 王宁冲她喊了一声,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他伸直手臂,终于够到了那丛藤蔓,用柴刀小心翼翼地割下挂着果实的枝条,生怕惊动了上面的石块。
“抓好了!” 他把割下的枝条往下扔,林婉儿连忙举起药篓接住,里面的果实“咚咚”几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刚割完最后一串,脚下的岩石突然一松,王宁只觉得身子一沉,整个人顺着崖壁滑了下去。他下意识地抓紧麻绳,绳子勒得手腕生疼,巨大的拉力让松树都摇晃了几下,积雪纷纷扬扬落下来。
“王掌柜!” 林婉儿吓得脸色发白,使劲往回拽绳子。
王宁悬在半空中,晃了几下才稳住身形,他低头对林婉儿喊道:“别拽,我自己慢慢下来!” 他松开一只手,解开手腕上的绳子,抓着岩石上的藤蔓,一点点滑到地面,落地时没站稳,踉跄着后退了几步,撞在松树上。
“你怎么样?” 林婉儿跑过来,看见他的手背被岩石划破了,渗出血珠,连忙从药篓里拿出块干净的布条,要给他包扎。
“小伤,不碍事。” 王宁摆摆手,目光落在药篓里的果实上,刚才割下的枝条上挂着六个罗汉果,个个饱满,深绿色的表皮上沾着些雪粒,绒毛上还挂着冰碴,看着格外精神。“这些够铺子里用几天了。” 他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雪。
林婉儿却坚持给他包扎好伤口,又从药篓里拿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烤红薯:“我娘早上烤的,你暖暖身子。”红薯还带着温度,王宁接过来,咬了一口,甜香混着热气涌进喉咙,刚才攀爬时冻僵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两人坐在松树下的石头上,分享着烤红薯,看着远处的山峦被白雪覆盖,只有零星的松柏露出点绿色。林婉儿忽然指着山下说:“你看,济生堂的方向冒烟了,像是在熬药。”
王宁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镇子边缘升起一缕黑烟,比百草堂的烟柱粗得多。“怕是孙玉国在用猛药,”他叹了口气,“西洋药虽快,却治不了根,还伤元气。”
“我前几天去给李婆婆送药,听见济生堂的刘二狗在跟人吹嘘,说他们的药‘一剂断根’,”林婉儿皱着眉,“可李婆婆的孙子吃了,咳是止住了,却开始拉肚子,小脸都拉黄了。”
王宁沉默了片刻,把最后一块红薯塞进嘴里:“咱们回去吧,早点把药弄好,让乡亲们少受点罪。”他背起药篓,里面的罗汉果沉甸甸的,压得肩膀有些沉,心里却很踏实。
两人往山下走时,雪渐渐小了。林婉儿忽然想起什么,从斗篷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王宁:“这是我爹留下的方子,用罗汉果配杏仁、红枣煮水,专治肺燥久咳,还能中和凉性,你看看有用没。”
王宁接过来,布包上绣着朵罗汉果花,针脚细密。打开一看,里面是张泛黄的纸,上面用毛笔写着几味药,字迹苍劲有力,旁边还画着幅小小的罗汉果藤图。“你爹也是懂药的?”他问道,从没听林婉儿提起过家人。
林婉儿点点头,眼神暗了暗:“他以前是走方郎中,十年前在广西采罗汉果时,遇上山洪……”她顿了顿,很快又扬起脸,“他总说,罗汉果是‘仁心果’,用它的人,得有颗仁心才行。”
王宁心里一动,想起自己虎口的疤痕,也是在广西留下的。他把方子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怀里:“你爹说得对,我会好好用这方子的。”
回到镇上时,日头已经偏西。远远就看见百草堂门口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的。王宁心里一紧,加快脚步走过去,拨开人群一看,只见赵大娘捂着肚子蹲在地上,脸色发白,王雪正急得团团转,张娜则在给她揉着后背。
“怎么了这是?”王宁放下药篓,蹲下身问道。
“王掌柜,你可回来了!”王雪眼圈红红的,“赵大娘说喝了咱们的罗汉果茶,先是肚子痛,然后就上吐下泻……”
赵大娘疼得说不出话,只是摆着手,好不容易挤出几个字:“不怪……不怪药铺……是我自己……”
人群里有人开始议论:“我就说这罗汉果是凉性的,老年人哪受得了!”“济生堂的人说得对,还是西药靠谱!”刘二狗不知什么时候混在人群里,阴阳怪气道:“哟,这不是‘神仙果’吗?怎么把人喝倒了?我看是‘害人果’吧!”
王宁没理他,握住赵大娘的手腕,指腹搭在脉上——脉象沉细,带着寒气,不像是药性过凉引起的,倒像是误食了不洁之物。他又闻了闻赵大娘手里的药碗,除了罗汉果的甜味,还带着股淡淡的霉味。
“赵大娘,这茶是今天煮的吗?”他问道。
赵大娘点点头,又摇摇头,好不容易喘匀气:“是……是昨天剩的……想着扔了可惜,就热了热喝了……”
“糊涂!”王宁又气又急,“我不是跟你说过,隔夜的茶不能喝吗?性凉的药放久了,会生寒毒!”他转向张娜,“快取点生姜和红枣,煮碗热汤给赵大娘喝,驱驱寒。”
张娜应声跑进药铺。王宁站起身,对围观的人说:“各位乡亲,罗汉果虽好,却有讲究。体质虚寒的人要配生姜,隔夜的药汤不能喝,过量了还会伤脾胃。是我没说清楚,让赵大娘遭罪了。”
刘二狗还在旁边煽风点火:“说得比唱的好听,我看就是你们的药有问题!”
“你闭嘴!”赵大娘突然撑着站起来,指着刘二狗,“王掌柜反复叮嘱过我,是我自己贪便宜,舍不得扔剩茶,跟药铺没关系!前几天喝新煮的茶,便秘好多了,这是我自己犯糊涂!”
这时,张娜端着热汤出来,王宁小心地喂赵大娘喝下。一碗汤下肚,赵大娘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肚子也不那么疼了。她拉着王宁的手说:“王掌柜,对不住,给你添麻烦了。”
“没事就好。”王宁扶她坐下,转身对众人说,“以后谁要用罗汉果,尽管来铺子里问,我会教大家怎么用,保证不会再出这种事。”
人群渐渐散去,有人临走时说:“王掌柜实在,我们信你。”刘二狗见没人附和,悻悻地瞪了王宁一眼,灰溜溜地走了。
王宁松了口气,正要把药篓里的罗汉果搬进铺子里,却看见济生堂的门开着,孙玉国站在门口,正望着这边,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似乎有些异样。四目相对,孙玉国很快转身进了门,门“砰”地一声关上了。
“他肯定是来看笑话的。”王雪哼了一声。
王宁没说话,只是把林婉儿采的罗汉果一个个拿出来,放在簸箕里,借着最后一点日光仔细端详。这些野生的果实,虽然小,却透着股精气神,就像林婉儿说的,带着股韧劲。
张娜走过来,给他递了块干净的布:“擦擦脸吧,都是雪水。”她的目光落在他划破的袖子上,眉头一皱,“又受伤了?”
“小伤。”王宁接过布,擦了擦脸,“今晚得把这些果晾上,明天就能用了。对了,把林姑娘给的方子找出来,我琢磨琢磨怎么配药。”
张娜应着去了。王宁看着簸箕里的罗汉果,在暮色中泛着柔和的光泽,忽然觉得,这个冬天或许会很难,但只要有这些“仁心果”在,有身边这些人在,再冷的霜雪,也能熬过去。
夜色渐浓,百草堂的灯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晕透过窗户照在雪地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斑。药铺里,王宁正在灯下碾着杏仁,张娜在旁边煮着红枣,王雪则小心翼翼地给罗汉果去壳,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药香,混着红枣的甜糯,在寒冷的冬夜里,静静流淌。
后半夜的风刮得更凶了,百草堂的窗棂被吹得“哐当”响。王宁趴在柜台上打盹,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映着他眼下的青黑——赵大娘的事闹明白后,他连夜将所有罗汉果重新分拣,又熬了三锅调和脾胃的姜枣茶,预备着给体质虚寒的乡邻送去。
“哥,火快灭了。”王雪抱着一捆柴走进来,辫子上还沾着草屑。她往灶膛里添了几根柴,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她脸颊通红。灶上的砂锅里,罗汉果和杏仁正在咕嘟咕嘟地煮着,甜香混着枣味漫了满铺。
王宁揉了揉眼睛,起身走到药柜前,拿起林婉儿父亲留下的那张方子。纸上的字迹被油灯熏得有些发褐,“罗汉果三钱,杏仁二钱,红枣五枚,生姜一片”,旁边还批注着“久咳者加川贝,便燥者入蜂蜜”。他指尖划过“生姜一片”四个字,忽然想起孙玉国母亲——听说那位老人家素来体寒,往年冬天总爱用生姜煮水喝,若是用了纯罗汉果,怕是真会伤了脾胃。
正思忖着,药铺的门被人“笃笃”敲响,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王宁示意王雪去开门,自己则将方子折好放回抽屉。
门开了条缝,郑钦文的脸探进来,他裹着件不合身的厚棉袄,帽子压得很低,眼神躲躲闪闪:“王……王掌柜,还有罗汉果吗?给我来两个。”他说话时,牙齿打着颤,不知是冻的还是怕的。
王雪刚要说话,被王宁拦住了。他走到柜台前,取出两个最大的罗汉果,用草纸包好:“要煮水喝?”
郑钦文点点头,手忙脚乱地掏钱,指尖沾着些黑色的药渣,像是刚熬过什么猛药。“孙掌柜……孙掌柜让我来的。”他声音压得更低,“老夫人咳得厉害,西洋药不管用了,咳出的痰里带着血丝……”
王宁心里一沉,接过钱又退了回去:“药先拿去,钱不急。”他转身从药斗里抓了把杏仁和几颗红枣,塞进纸包里,“回去后,罗汉果敲开连壳煮,加上这些,再放一片生姜,小火炖半个时辰。记住,别放凉了喝,也别隔夜。”
郑钦文愣了愣,接过纸包的手有些抖:“王掌柜,你……你不记恨我们?”前几日刘二狗在街上骂得那样难听,他都听见了。
“我记恨药材?”王宁笑了笑,指了指纸包里的果实,“它们长在山里,吸的是露水,晒的是日头,可没招惹谁。病人才是根本,总不能因为你家掌柜的犟,就让老夫人遭罪。”
郑钦文眼圈一红,低头说了句“谢谢”,转身就往济生堂跑,棉鞋踩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慌乱的脚印。王雪望着他的背影,撇撇嘴:“早干嘛去了,现在知道着急了。”
“他也是奉命行事。”王宁重新坐下,往油灯里添了点油,“孙玉国那人,就是太好强。当年他爹还在时,总说他‘学医先学德,用药如用兵’,可惜他没听进去。”
王雪没见过孙玉国的父亲,只听说那位老掌柜是位仁医,临终前还握着王宁父亲的手,说“两家药铺,该是兄弟,不是对头”。她正想问些什么,药铺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进来的是林婉儿,斗篷上落满了雪,像裹了层棉花。
“王掌柜,你看我带什么来了?”她解开斗篷,露出背篓里的东西——竟是满满一篓罗汉果,比昨天在崖壁上采的更大更饱满,表皮泛着深褐的光泽,绒毛上还沾着些湿润的泥土。
“这是……”王宁惊讶地站起身,这些果实看着不像野生的,倒像是精心培育的。
“是我娘藏的。”林婉儿跺了跺脚上的雪,哈出一口白气,“我爹生前在广西认了个药农做朋友,每年都会寄些优质果来,我娘舍不得用,就埋在菜窖里的沙土里,说留着救急用。”她拿起一个递给王宁,“你看,虽然小,但熟得透,你闻这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