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范蠡平吴(第3页)

在前往吴国的途中,勾践看着身旁坚定的范蠡,心中满是感激。他知道,有范蠡在,自己便有了主心骨。而范蠡则默默地注视着远方,心中谋划着未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越国复兴的那一天。

到了吴国之后,勾践和范蠡面临着无尽的挑战与羞辱。但范蠡始终陪伴在勾践身边,不离不弃。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智慧,为勾践出谋划策,帮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而勾践也在范蠡的陪伴下,逐渐从屈辱中站起来,暗中积蓄力量,为日后越国的复兴做准备。

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吴赦免越国后,越王勾践重返越国。回国后,他苦身焦思,日夜反思。他将苦胆悬挂在座位上方,坐卧时仰头便能看到苦胆,饮食时也品尝苦胆的味道,并说道:“你忘记会稽之耻了吗?”他亲自下地耕作,夫人亲自织布,饮食不添加肉类,衣服不穿华丽的色彩,放下架子礼待贤士,优厚款待宾客,救济贫困的人,悼念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范蠡回到越国后,向勾践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建议勾践劝农桑,鼓励百姓务积谷,不要扰乱百姓的正常生产活动,不要违背天时。先抓经济,让百姓安居乐业,继而亲民,稳定社会秩序。施其所善,去其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对群臣亲近,对百姓施以恩义。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这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到了安定。

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精心谋划,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巧妙地迷惑了夫差。

他十分重视军队训练,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并以最高金额奖励有功之士,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热情。

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投其所好,派人送给他最喜好的东西,以讨夫差的欢心。还向夫差进献美女,其中就有着名的西施,以此来消磨夫差的意志。此外,还送给吴国许多名贵木材,让其大兴土木,消耗吴国国力。

小主,

同时,范蠡广泛开展国际贸易,以商业贸易的形式暗中同中原各国展开邦交,并从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充实了越国国力。

公元前486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他深知时机尚未成熟,贸然出兵可能会导致失败。公元前484年,吴再次伐齐,占据艾陵,越王君臣朝见吴王,君臣皆有贿赂,进一步麻痹吴人。还使出离间之计,让夫差错杀了伍子胥。

勾践召范蠡问道:“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范蠡对曰:“未可”。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认为时机仍未成熟。

公元前482年,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再次询问范蠡,范蠡坚定地说:“可矣”。于是,越王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大败,遂杀吴太子。吴告知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在黄池会盟诸侯,于是派人带着丰厚的礼物向越国求和。越国自度亦未能灭吴,于是与吴讲和。

范蠡的一生,是为国家和百姓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智慧和谋略,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商业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智慧与谋略,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物,为后世人们所敬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