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战国开端之三家分晋(第3页)
晋阳城内,被大水浸泡多日的房屋摇摇欲坠,街道上积水成河,百姓们蜷缩在仅存的高地上,饥寒交迫。赵襄子站在临时搭建的了望台上,望着城外汹涌的洪水,眉头紧锁,心中焦虑万分。城中粮草日渐短缺,伤病员也因缺医少药而不断增多,再这样下去,即便城墙不垮,百姓也撑不了多久。他转身对身旁的门客张孟谈说道:“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担忧。
张孟谈一袭白衣,身姿挺拔,目光坚定。他看着赵襄子焦虑的神情,上前一步,轻声安慰道:“主公勿忧,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虽然追随智伯瑶,但也是迫不得已,并非心甘情愿。他们对智伯的贪婪霸道早有不满,只是一直隐忍不发。我愿意冒险去跟他们两家说说看,晓之以利害,动之以真情,说不定能说服他们与我们联手。”赵襄子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紧紧握住张孟谈的手:“全仰仗先生了,此行凶险,务必小心!”
夜幕深沉,万籁俱寂。张孟谈换上一身黑色夜行衣,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从一条隐秘的水道出城。他如鬼魅般穿梭在芦苇荡中,避开智伯瑶的巡逻士兵,先找到了韩康子的营帐。见到韩康子后,张孟谈单刀直入:“韩将军,智伯野心勃勃,今日能水淹晋阳,他日便能水淹安邑、平阳。唇亡齿寒的道理,将军不会不明白。若三家继续内斗,最终只会被智伯各个击破。唯有联手,才能保全各自的势力,共图大业!”韩康子沉思良久,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
随后,张孟谈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魏桓子的营地,再次将这番道理细细陈述。魏桓子本就对智伯瑶的独断专行心怀不满,经张孟谈一番劝说,终于下定决心。三人秘密约定,第二天夜里,趁智伯瑶不备,里应外合,共同攻打智伯瑶。
第二天夜里,三更的梆子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智伯瑶的营帐内,烛火摇曳,他正躺在柔软的卧榻上,鼾声如雷。突然,一阵急促的喊杀声划破夜空,他猛然惊醒,还未等他完全清醒过来,冰凉的河水已经浸透了他的衣裳和被褥。他慌乱地爬起来,冲到帐外,只见兵营里已是一片汪洋。起初,他还以为是堤坝决口,大声呼喊着让士兵们去抢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势越来越大,转眼间就淹没了大半个兵营。
就在这时,四面八方响起了震天的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如潮水般涌来,他们驾着小船、木筏,手持火把和兵器,火光将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智家的士兵们在水中惊慌失措,有的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汹涌的河水吞没;有的刚与敌人交手,便被砍倒在水中。喊杀声、惨叫声、落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惨烈的战争画卷。智伯瑶望着眼前的惨状,脸色苍白如纸,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想要逃跑,却发现四周早已被包围。不一会儿,赵、韩、魏三家的人马将他团团围住,他手中的剑无力地垂落,最终被士兵们生擒。随后,他被带到三家主帅面前,随着一声令下,身首异处,曾经不可一世的智伯瑶,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智家的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这场惊心动魄的晋阳之战,最终以赵、韩、魏三家的胜利而告终,也为日后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
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就杀了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为之震惊!他们还把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此后,他们又一鼓作气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望着面前的使者,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不承认也没有用,如今三家势力强大,自己的命令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耳旁风。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还能保住一些颜面。于是,他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从此,战国时代真正来临,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外交、改革等精彩纷呈的故事接连上演,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