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孙子兵法续写者孙膑(第2页)
孙膑此举并非是怯懦,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低调策略。他选择隐藏自己的光芒,等待合适的时机,以更合适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价值。
周显王二十七年,魏将庞涓率军攻韩,韩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孙膑再次挺身而出,以军师身份偕将军田朌、田忌、田婴等率军救韩。而在更早的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次年,赵国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邹忌反对救援,认为不应卷入这场纷争;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能同时削弱魏、赵两国。齐威王经过慎重考虑,采纳了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八万到达茬丘,随后进攻卫国。齐国方面田忌、孙膑率军八万到达齐、魏两国边境地区。田忌求战心切,想要直接与魏军主力交战,但被孙膑阻止。孙膑凭借着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认为魏国长期攻打赵国,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国内防务空虚。他提出了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捣魏国首都大梁,迫使魏国撤军,如此一来,赵国自然得救。
孙膑深知,要实施这一战术,必须迷惑魏军。于是,他建议田忌南下佯攻魏国的平陵。平陵城池虽小,但管辖的地区很大,人口众多,兵力很强,是东阳地区的战略要地,很难被攻克。而且平陵南面是宋国,北面是卫国,进军途中要经过市丘,容易被切断粮道。佯攻此地能很好地迷惑魏军,造成庞涓产生齐军主将指挥无能的错觉。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拔营向平陵进军。接近平陵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由临淄、高唐两城的都大夫率军直接向平陵发动攻击。两路齐军奉命进攻,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陷入了魏军的重围,大败而归。孙膑让田忌一面派出轻装战车,直捣魏国首都大梁的城郊,激怒庞涓;一面让田忌派出少数部队佯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作示弱使其轻敌。
庞涓果然中计,丢掉辎重,以轻装急行军昼夜兼程回救大梁。孙膑带领主力部队早已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下埋伏。当庞涓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孙膑一声令下,齐军从四面八方杀出,喊杀声震天动地。魏军仓促应战,阵脚大乱,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在乱军中左冲右突,难以脱身,最后无奈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窜。
桂陵之战,孙膑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的战术,以弱胜强,大败魏军,成功地解除了赵国的危机,也让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场战役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孙膑也因此声名远扬。
公元前342年,战国风云再起,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悄然拉开帷幕。魏将穰疵在战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军事才能,于南梁(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和霍(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成功击退韩将孔夜的军队,取得阶段性胜利。
然而,韩昭侯深知韩魏两国实力悬殊,此次大败后,韩国已难以独自抵挡魏国的攻势。在形势危急之下,韩昭侯果断地派使者向齐国求救,希望能借助齐国的力量扭转战局。
孙膑得知韩国的求救后,再次展现出他惊人的战略眼光。他决定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直击魏国首都大梁。这一战术的核心在于以攻为守,通过威胁魏国的核心地带,迫使魏国撤军回防,从而达到救援盟友的目的。
孙膑带领齐军迅速向魏国进发,庞涓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大梁一旦有失,魏国的根基将动摇,于是急忙从韩国撤军返回魏国。然而,此时齐军早已向西进军,如同疾风骤雨般扑向大梁。庞涓急忙率军回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