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秦始皇的身世(第2页)
这一逃亡经历,不仅让子楚深刻体会到了生死之间的距离,也让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金钱和权力的重要性。而吕不韦的智谋和果断,也在这一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不仅救了子楚的命,也为自己在秦国的未来铺下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但赵国并没有就此放过子楚的家人。他们认为赵姬和嬴政是子楚的血脉,是秦国在赵国的潜在威胁,因此决定斩草除根,想杀死子楚的妻子赵姬和儿子嬴政。赵国的士兵在邯郸城内四处搜捕,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围之中。
幸运的是,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她在赵国有一定的人脉和庇护。她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许多亲朋好友都愿意为她提供帮助。在众人的帮助下,赵姬带着嬴政躲进了一处隐秘的宅邸,藏了起来。他们昼伏夜出,尽量避免引起赵国士兵的注意。尽管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母子二人在大家的庇护下,奇迹般地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最终活了下来。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华阳夫人深知子楚对她的恩情,因此乘机劝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秦孝文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为了报答华阳夫人的恩情,便立子楚为太子。此时,赵国亦奉子楚夫人赵姬及子赵政归秦。经历了多年的磨难和等待,嬴政终于得以回到秦国,回到了他真正属于的地方。
安国君继秦王位后,按照惯例守孝一年。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安国君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吕不韦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对子楚的支持,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成为了秦国朝堂上的重要人物,权倾一时。
吕不韦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为秦国的未来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他以丞相的身份,开始着手整顿朝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秦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国的天空被一层阴霾笼罩。庄襄王嬴异人在位仅仅三年便突然去世,享年仅三十五岁。他的离世让秦国的朝堂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毕竟,他留下的是一位年仅13岁的继承人——嬴政。
嬴政,这位年少的秦王,站在权力的巅峰,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虽然出身王室,但年少的他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面对复杂的朝堂事务和庞大的国家机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稳定局势,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尊吕不韦为“仲父”,并将国政大权悉数交予吕不韦。这一决定,让吕不韦成为了秦国的实际掌权者。
吕不韦,这位曾经的卫国商人,凭借自己的智慧、谋略和对权力的敏锐洞察力,一步步走到了秦国的权力核心。他深知,秦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周边六国虎视眈眈,内部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稳定。因此,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整顿朝纲,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在他的努力下,秦国的国力蒸蒸日上,逐渐展现出强大的扩张势头。
吕不韦还积极招揽天下贤才,广开言路,使得秦国朝堂上人才济济。他鼓励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建了郑国渠,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后续的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更新,使得秦国的军队成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然而,吕不韦的权势日益膨胀,也为秦国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他虽然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权力过大,使得朝中一些大臣心生忌惮。他们担心吕不韦的影响力会威胁到王室的权威。而嬴政,虽然年少,但他并非没有野心。他深知,自己终有一天要亲掌大权,而吕不韦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随着时间的推移,嬴政逐渐长大,他的智慧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开始暗中布局,寻找机会收回权力。而吕不韦,虽然权倾朝野,但他毕竟并非秦国王皇宗亲,也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他需要利用自己与嬴政的关系来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力。于是,秦国的朝堂上,一场暗流涌动的权力斗争悄然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