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始皇武功
秦王政继位时,秦国已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卓越的战略眼光,吞并了巴、蜀、汉中等地,西南方向越过宛城,直抵郢都,并在那里设置了南郡;北面则收复了上郡以东的地区,建立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部疆域则延伸至荥阳。此外,秦国还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了三川郡。此时的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秦王政掌权后,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将领和谋士,如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他深知,秦国的统一大业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还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行动,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赵、燕两国因边境争端爆发战争。赵国出兵攻燕,秦国趁机以“救燕”为名,派遣名将王翦等率军出兵,分别夹攻赵国。秦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取了赵国的阏与、轑阳(南阳西北)、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安阳(河北阳原县东南)等地,漳水流域也逐渐被秦国所占有。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削弱了赵国的实力,也进一步巩固了秦国在中原地区的战略优势。
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国再次大举向赵国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了雁门郡和云中郡。秦国的军事行动如同狂风暴雨,赵国在秦军的连续打击下节节败退,国土逐渐被蚕食。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和韩国在秦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割让土地以求自保。魏国献出了部分土地,韩国亦被迫将南阳地献给了秦国。秦国随即派内史腾担任南阳假守,进一步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国发动了对韩国的全面进攻。秦军在内史腾的率领下,迅速攻破了韩国的防线,俘虏了韩王安,并在韩地建立了颍川郡。韩国的灭亡,标志着秦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向其他诸侯国展示了秦国的强大军事力量和决心。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秦国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加剧。秦将王翦率领精锐部队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则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赵国派出名将李牧和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秦军,赵军在李牧的指挥下,一度成功地抵御了秦军的进攻。然而,赵王的宠臣郭开却收受了秦国的贿赂,散布流言,诬陷李牧和司马尚谋反。赵王听信谗言,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残忍地杀害了李牧。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赵国的军事防线崩溃。
始皇帝十九年(前228年),秦军在王翦和羌瘣的率领下,大破赵军,尽定赵地,并俘虏了赵王。秦王政亲自前往邯郸,坑杀了自己幼年居住邯郸时的仇家,以泄私愤。随后,他从太原、上郡返回,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了邯郸郡,进一步巩固了对赵地的统治。
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然而,秦国的军事行动并未停止。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后,继续对代地进行军事打击。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王政派大将王翦、辛胜进攻燕国。燕国和代国虽然联合发兵抵抗,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败于易水以西。
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被迫迁都到辽东,试图躲避秦军的追击。然而,秦将李信带兵紧追不舍。燕王喜在走投无路之际,听从了代王嘉的计策,杀害了太子丹,并将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国,试图求和。这一举动虽然暂时缓解了燕国的危机,但也暴露了燕国的虚弱和无奈。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并乘机处死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标志着秦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也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扫清了障碍。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进攻魏国。王贲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并采取了引黄河水灌城的战术。经过三个月的围困,大梁城终于被攻破,魏王出降,魏国灭亡。秦国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了砀郡,进一步扩大了秦国的疆域。
同年,秦王政派李信、蒙恬带领20万大军进攻楚国。李信攻楚的平舆(平舆县北),蒙恬攻楚的寝(安徽临泉县),取得初步胜利。然而,秦楚两军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集)相遇时,楚军趁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秦王政意识到,楚国并非易与之敌,于是果断派王翦和蒙武带领60万大军出征。秦军在王翦的指挥下,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随后,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国在楚地设立了九江郡(安徽寿县)和长沙郡(湖南长沙市),进一步巩固了对楚地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