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关于电影(第3页)
与此同时,已经有电影大师探索不同的拍摄方式了,比如《夏日纪事》,这样的作品那么早就出现了,后期的人也并没有突破这样的创新啊。我曾想过,人都说演而优则导,如果演员做累了,我也去尝试一下导演,但是又苦于现在的导演行业也就那样,又没了动力。”
“乐乐导演不是在探索导演的边界吗?”
“进展哪有那么顺利啊,再说了想要探索导演的边界,她还是得化身为摄影师。摄像机的存在会影响人的言谈举止,为什么演员能分好坏,好演员不能让人看出来她在演,为什么?并不是说她给角色赋予了多少解释,而是看她究竟能不能忽略摄影机的存在。一个普通人面对照相机还会露出刻板的笑容和僵硬的身体,面对摄影机这样一个相比摄像机庞然的大物,一个不断移动,全方位去‘凝视’演员的监视器,你真的能做到视而不见吗?我记得《好莱坞往事》里有这么一段,从无声电影时代到有声电影时代转变的过程,很多人因为收音的存在,而突然感到不会演戏。以前好的演员只要忽略摄影机的存在即可,结果到了有声电影时代,她还要克服机位的问题。一个有些表演性人格的人,面对镜头时是真正的他吗?感觉再怎么讨论,目前还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变革。”
说着说着,林年摇了摇头,“走吧,让他们自己练着吧,关于《成蝶》首映的事儿,我们还得准备一下。”
两人走出排练厅,屋外盛夏的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洒进来,林年还是忍不住想到自己的感叹:“你说,‘演员’是否真实这个问题是不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每个镜头本来是构建的现实,导演的取景、剪辑、配乐,甚至是演员的呼吸,都不可能脱离控制和设定。我们是不是一直在追求一个不存在的‘纯粹’?”
面对林年的问题,文渊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好沉默着,好在林年也不是真地在寻求答案,所以并不期待着文渊能给出她答案,最终她还是要靠自己去探索。
“你看《成蝶》了吗?”不再纠结电影的未来,林年回到正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