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一个都不能少(第2页)
北美在这个时代,商业连锁发展是非常成熟的。
在极短的时间里,季宇宁就搭建起了他的管理团队,并很快开设了第1家标准门店。
其后就是迅速抢占家用录像带租赁市场。
这个年代的北美,娱乐方式很简单,主要就是电影和电视两种方式。
电视观看被动,观众受限于电视节目表。
电影的观看成本高,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大。
所以家用录像带租赁的市场空间很大。而此时录像带租赁基本上都是那种夫妻店小店,所以根本就无法构成对百视达的竞争,他抢占录像带租赁市场非常顺利。
5月下旬,季宇宁回到京城。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剧组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筹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
所有的合拍手续以及剧本审查都已经完成。
季宇宁在4月份北美的报税日之前,又向他的麒麟基金会注入了1000多万美元。
没办法,他去年的几笔交易额,以及整个营收都比较高,所以打入基金会的这些美元,也是他的避税手段之一。不如此,他就要向税务部门交更多的税了。
这1000多万美元和去年一样,同样是应用于希望工程教育基金。
所以他在准备拍摄这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时候,得到的内地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
外景地根据季宇宁的建议,仍然是和前世一样,选择的是延庆以北的赤城县下面的镇宁堡乡。
那个小学校仍然叫水泉小学。
前世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90年代末的时候,这所小学仍然保持着乡村学校的原始风貌。
所以季宇宁对这个水泉小学是有印象的。
而且很凑巧的是,他从去年开始进行的希望工程,水泉小学就是希望小学项目之一。
这也是他建议选择这个地方做外景拍摄地的原因。
北影厂。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剧组。
“老张,你这次去取景拍的外景地的镜头不错,我觉得你的镜头语言很符合我的想法。
另外,杜导你们这次选的演员也挺好,镜头前表现的非常自然。
其实拍这种纪实性的电影,这种新现实主义风格的使用全业余演员的电影,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