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月玄晖 作品

第72章 引经典动议都北京 绳贪衍整治旧纨绔(1)(第3页)

然时过境迁,今黄河中游、大江南北,千里沃野,近数百年来,已是鸡犬相闻于道, 户织机杼,彩锦飞缎,故隋唐已于洛阳设东都,始有东移的趋势。赵宋干脆建都于开封。 几朝之都,都在北方。但开封、洛阳常不免水患之灾,绝非上乘之选。辽、金、元三代胡 主虽起自蛮荒沙漠,最后都相中了北京这块地方,辽于此设南京,金后来竟迁都于此,元 世祖的大都城陛下已亲见。有人当年对太祖说‘燕地王气已尽’,实是谏阻迁都的一个托词。 故臣以为,北京为‘王气’凝聚之地,都必北京,至于不选江南,原吉已说得很清楚了。”

有了两位重臣以不容置疑的理由说出了迁都北京的好处,永乐面露喜色,不住点头。 顺着这个思路说下去,迁都北京就不再是他的想法,而是大明王朝经过数月酝酿、又于朝堂之上反复商度后朝廷的重大举措了。

此时,他踌躇满志,胸有成竹,不用再期盼谁说什么,而是把目光朝向远方,顺着中 线,仿佛看到了巍峨的奉天门、甚至午门、端门、承天门、洪武门,连同承天门到洪武门 间千步廊左右的官署衙门,这一切都在他的视线之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北京宫城的建设就依南京规制,要更加雄伟壮丽。

“臣以为,北京乃龙兴之地一点不假,”直到这时,吕震才开口,打断了皇帝迈越前朝的思绪。永乐鄙夷地看了一眼这个只强记不博闻、不敢担当的礼部尚书,却又无可奈何。 就像人的阑尾,留之作用不大,切之还要经受一番痛苦。尽管他不学无术,举止可笑,但他是燕邸旧臣,对皇帝忠贞不二。

永乐的印象里,吕震似乎只记得礼部的职责是“请贺” ,有人献驺虞他要贺;献麒麟他要贺;冬天的太液池结成的冰花似龙凤呈祥的楼阁形,他要贺;连贵州的大山里传出 了所谓“三声万岁”的声音他还要贺;听从郎中周讷所言,劝皇帝学秦皇、汉武到泰山“封 禅”,昭示空前绝后的功德。永乐对他毫不客气,屡次斥之为不辨是非,献谗进媚,但吕 尚书脸皮很厚,不以为然,只当没有这回事,上朝下朝依然谈笑风生,似乎皇帝指责的不 是他,而是和他毫不相干的人。然而,他的这种逆来顺受、承应百事的心态,只对皇帝一 人;于同僚寸步不让;于属下,睚眦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