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拱新都北京重设防 祭祖陵凤阳慰耆老(1)(第3页)
一路南来,河中白帆片片,锦鳞游泳,朝晖夕阴;远处望去,目之所及的是阡陌纵横的绿油油麦田,连黄河经常泛滥的地界也没有了荒滩废地。春华秋实,一派圣朝之气。经 沧州、德州、临清、东昌、济宁、淮安、扬州过长江到南京的运河沿岸的这些城市商业, 码头林立,店铺比肩,街上人流熙熙攘攘,水中樯橹处处相衔。
夏原吉向皇太子呈达了皇帝的敕书,高炽面无表情地看了。离开皇上就遭谗诟,跟皇 上近了他就紧张,也不知未来的路是喜还是忧啊!准备了一个月,便率领南京大部分臣僚 从旱路往新京师北京而来,皇上敕令的一应书籍另行装船走水路运送。
三次近十年的监国经历,使高炽在政务的处置上驾轻就熟而不乏主见,但在大多数事 件上,他永远会把自己的意见包裹在淡淡的、不紧不慢的、轻如鸿毛的言辞里,父皇采纳 了他不兴奋;父皇不采纳,他也不气馁,练就了一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北迁就 是这样。
本来就是皇上的主张“对”嘛! 唯有一件事他觉着自己不大理智,明明知道在和父皇暗暗较劲,却又控制不住。本不该这样,还偏要这样,以致栽了跟头还不能醒悟,那就是对待宦官的使用。皇帝一味宠信 太监,郑和多次下西洋,侯显、乔来喜去乌斯藏,李达使西域,海童穿梭于瓦剌、鞑靼间, 亦失哈筹建奴儿干都司、几度黑龙江之行,还有几个太监出任监军,再就是发往各地的采 办太监。虽然皇上说未给太监以任何委任,移文中外不许宦寺干预有司之事,但宦寺们打 着皇帝的旗号出去,想不干预都不成。一些无耻的官员恨不能早日巴结上皇上身边的人, 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就难免不惹出一堆乱事来。
高炽对太监的认识,就像是对盛寅、袁忠彻的态度一样,几近偏执。他认为,这些失 了男人根本的残缺之徒,心早扭曲了,行事自然乖张,十有八九憋了一肚子坏水,从里往外透着坏,只要有机会,就会把坏水撒得满地都是。于是在他职权的范围内,蔑视太监, 裁抑宦官,惹得黄俨等一批有机会就在皇上面前臭上他几句,最好的表现也只是不说坏话, 但绝不说一句好话,即使他身边的张兴,也不和他一条心,时不时还把他的一些事透给汉 府。三人成虎,陋久成习,由此造成了皇帝和他父子间长期的割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他 任太子以来的十几年中,所有的日子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与这一点不无关系。
吃住行止有太孙朱瞻基和尚书蹇义、夏原吉呢,高炽只管坐在宽大、舒适、放了多个暖炉的金辂中,想自己的心事,昏昏沉沉,摇摇晃晃,也不知到了哪里。他的思绪慢慢又回到了让他心痛又让他依恋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