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夏原吉谏言罢宝船 皇太子抑哀正大位(1)
“勉仁再辛苦一下,”高炽第一次指挥皇上身边的人,略有顾忌,客气了许多,“你几次随皇上出塞,最熟悉路径,又多有智谋,倘能陪太孙前往,孤放一百个心。”
“谢殿下信任,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长期在皇帝身边惯了,单独和太子说话,接受太子令旨,杨荣也有些许的不自在。但从此以后,他必须自在地接受,从这一刻开始,这个肥胖的太子就是大明的第一主宰了。
“大行皇帝回京,尚须十几天的光景,”待太孙和杨荣出去,高炽又道,“宫内丧服由针工局准备,大臣丧服由户部预备,不隐讳也不大张,先在宫中设几筵哭奠,而后再在宫门、殿门布仪。各衙门官员都要在衙门当值,海寿暂时主持司礼监,自现在起,宫内宫外一应人等三日内只许进,不许出。”
“奴才这就安排。”太子没用他身边的张兴,海寿由打内心的兴奋,发自肺腑感谢太子的信任。因大行皇帝在外,情势紧急,没工夫思虑,想不到瞬息之间就完成了主子的转换,亏得自己原不和黄俨沆瀣一气,屡遭排挤,否则,好日子真就到头了。
“殿下,皇上临终前一再念叨原吉,您看……”蹇义提醒,看太子好不容易有了闲暇,就想着赶紧把原吉弄出来,度支财税。国用日绌,连北征的粮饷供应都跟不上,皇上丧礼又是一大笔开销,吕震兼职户部也好,侍郎们东筹西挪也罢,都摆弄不开,非原吉不足以运筹。
“爱卿不说,孤倒忙昏头了,你们和孤一起到内官监,赦出原吉和吴中,孤要问政和还政于他,还有,”他犹豫了一下,下意识地朝北望了望,确信皇帝已逝,该着自己当家做主,主宰天下了,遂不再征求辅臣意见,轻松言道,“张兴带孤的令旨去锦衣卫大狱,把黄淮、杨溥、金问等东宫老臣一并赦出,先回家将养一段,日后听用。”
高炽成竹在胸,那些无端的指责,无缘无故的冤屈,那些因自己而下狱、而流徙的事件,一件件都要洗清,一个个都要昭雪,先赦出几个羁押的辅臣,以助自己理政,然后,一步步政治清明,政通人和,让仁政遍施朝野民间。
大太监海童因连年出使鞑靼、瓦剌,与外臣、外番有了更多的接触,深晓为臣为政之难,所以当皇帝把夏原吉、吴中关押在内官监的时候,作为宫正司司正的他,颇多难处。一则内官监还不像宫正司,本就不是关押人犯的地方,只能给二人打扫出一间很一般的屋子,专意安排两个小内侍在门口看着,算是关押。二则就是膳食。因是皇帝贬罪的大臣,最次的饭食也就是内侍们的残羹冷膳,先是试着这么供,没什么反应,皇上也顾不上,海童就琢磨开了。二人是重臣,只要在世,说不定哪天皇上一句话就会官复原职,自己又做哪门子恶人?于是,膳食慢慢改了,和内侍们一样了,还根据二人的需要取一些书籍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