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土就土,反正就算是“土”,那也是高大上的土!
喊了也白喊,叫了也白叫。
现在这emC就是世界性的难题,君不见,白头鹰的f-104强制规定雷达使用时间<10分钟
次,间隔冷却5分钟。
君不见,米格-21pf在使用rp-21雷达扫描时,rsiu-5电台接收距离从150k缩至30k。飞行员需关闭雷达才能接收塔台指令,丧失超视距作战能力。
更搞笑的还是龙虾国的“闪电”战斗机,哈哈哈……
他们使用的无线电高度表,对自产的那个AL-23雷达的脉冲噪声,反应极为灵敏。一次测试中雷达导致自动油门误判高度归零,发动机猛推至110%推力,导致涡轮叶片熔毁。
对于围观的人来说,那一抹烟花真是绚烂;对于龙虾国驾驶员来说,设计师,额谢谢你八辈祖宗!
至于前面图-4试飞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这么严重的干扰表现。
大概,可能,呃,那个时候的仿康努斯雷达不大好用?
所以说,这个emC(电磁兼容技术)重要哪。不光是过去,直到现在也没几个人能玩转……
不,应该说是,除了我们,没人能玩转!
没看我们的055下水的时候,一群外国大鼻子指着它那个高度集成的雷达桅杆大喊“iossible”!
为什么?
呵呵,集成s波段(远程搜索)、C波段(红旗-9
19导弹引导)、x波段(火控引导)及uhf米波(反隐身)雷达于一体的东西,不仅解决了电磁兼容、散热与能源管理难题,还能通过综合射频管理系统实现动态调度,例如s波段扫描大范围空域时,x波段同步锁定多个目标……
而同时期的白头鹰伯克iii级,计划整合s
x双波段,但因技术瓶颈至今未实现。欧洲那帮抽象的家伙更是落后,仅采用单一C波段雷达……
来来来,告诉我什么叫遥遥领先,什么叫单方面吊打……
当然,说的这些虽然振奋人心,但还是解决不了小呆毛目前面临的困境。
于是……
“八十、八十、八十……”
一堆人陪着小呆毛开始抡大锤,砸的是什么?当然是铜箔了,需要的精度也不用很高,0.2就行,到时候在敏感设备外进行手工包裹,怎么的,也能增加一些屏蔽效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