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来吧,展示!遥遥领先!(第2页)
高分辨率的光栅尺反馈系统?更没有!
让“大黄分身”流畅跑动那套复杂的协同控制算法?呃,这个算是有吧……
虽然在写作701局,读作精神病院里某个技能树全点到编程上的“小胖墩”全力以赴下,相关程序还真写了出来。但“大黄”跑起来卡成ppt!
天知道对不对!
要不是有翁师傅出现,现在科学院的研究员们可能还在死磕编码器与驱动器组成的伺服系统,期待着它能实现“指令-反馈-修正”的闭环控制流程。
因为,江夏为两个平台达到参数要求设计的一系列补偿措施,实际操作起来真的太难了!
四个螺旋测微头+千分表+压力表+显微镜……这特么是人干的活?手抖一下,硅片报废!精神压力堪比拆弹!
在两个平板做出来的调试前期,科学院就开始组织人手尝试着操作这个东西,一个人不行,我上两个人可否?
答案当然是否!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传说中长了八个胳膊的十级工才能流畅操作。手、眼、脑、抗压能力缺一不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有十级工吗?
都说了是传说中的,怎么可能有……虽然后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倒是真有这么个称呼。
方案是不能变的。因为这套方案出自那个画完饼就跑的家伙,虽然那家伙有些顾头不顾尾,但大佬们审来审去,发现目前还真就这个比较靠谱。
好在运道点满的江夏居然从劳改对象里面把翁师傅扒拉了出来。
只有他,才能把江夏这套理论上可行、操作上变态的过渡方案,玩出花来!把“可能”变成“必然”!
……
看着翁师傅站在光刻机前活动手脚,有人的嘴巴又闲不住了。
“诶,还是太急了点。该在给他培训下调平载物台的基本操作的……”旁边有人担忧。
“涂光刻胶的手法你们给翁师傅说明了嘛?江工开始说用旋涂法,后来改成了刮涂……”另一个声音插进来。
立刻有人回应:“说了说了!江工不知道请谁捣鼓出了一种移液器,能保证每滴液体体积的一致性……”
兰英博士紧盯着翁师傅的手,耳边是研究员们压低的、带着紧张和关切的絮叨。
其实,这些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早已反复向翁师傅交代清楚。此刻的念叨,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嘘!看!翁师傅动了!”
所有的议论戛然而止。
只见翁师傅没有像之前他们操作那样,两边平台同时微调。而是干脆的伸出手,在掩模版载物台的控制面板上,利落地按下了“锁定”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