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以兵代赈(第2页)
按那文章的说法,北齐在577年灭亡之前,可是连续经历了好几年的大规模水旱灾害。
若那文章没有骗人,接下来齐地逃入南方的难民,只会越来越多。
民要救,北伐的准备更不能停。
如何转危为机?唯有以兵代赈!
如今陈国的账面兵力虽有三十四万之多,可陈伯宗清楚,里面真能用在北伐上的兵力只在十八万以内。
要北伐,必须继续扩军。
正好陈国的中军皆是募兵,而且待遇颇为优厚。
其每月赐钱一千二百文,粮米一石,一人从军足可以养活五口人。
从南渡的十五万人里募个一万精壮,便算是解决了五万人的生计。
剩下的十万人里再酌情编练个一、两万屯田兵,虽然屯田兵待遇差些,也能再解决三四万人的生计。
至于剩下六七万人,再支给个三四十万石粮米,便也足够撑到他们自食其力了。
陈伯宗有些明白东晋朝廷为何要在徐州收纳中原流民,编练北府兵了。
建康自居正统,中原流民来投,唯有接纳一途。
流民乏食,募其精壮为兵,既能减赈济之费,又能去除地方上的不安定因素,当真是个省钱的良策。
心中既有定计,陈伯宗又再向华皎问询道。
“华公,南来之民,我若取其精壮为中军士卒,其事可为否?”
华皎眼前一亮。
他自光大初年的荆襄之战以来,便一直辗转地方任职都督、刺史,未得机缘上阵建功。
那种袍泽故旧封公封侯,自己却只能熬资历,等升迁的感觉实在太差了。
好在,陈伯宗当下的言语,叫他嗅到了一丝机会。
他道。“齐民羸弱者,渡淮以前,多死于途。”
“能至我境之民,男子多,女子少,勇悍者多,怯弱者少。”
“若编为兵,十中取二即为劲卒,十中取一,可称锐士。”
“此事易为,所虑者不过须忠信之人选之任之而已。”
陈伯宗当然听出了华皎的弦外之音,他笑道。
“正欲使华公任此事。”
他又道。
“文皇故旧多树功勋于战阵,而华公累迁州县与文官略同,恐心有不忿,此朕之失也。”
“今齐主失德,朕常思北伐之计,用公在寿州,地接冲要,华公当悟朕心。”
华皎自忖,皇帝这当是要任他做北伐偏师的统帅,不禁大喜言道。
“至尊勿忧,臣当竭力为此事。”
少顷,他又试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