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装死 作品

第130章 实业与勋贵(第2页)

其背后蕴含的商品经济潜力,更足以在未来为陈国的府库,添上一笔收入。

须知道,在后世的明清,棉布可是天下流通量仅次于盐的商品。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个契机,一个将分封在海外的勋贵们和江南本土之间联系得更为紧密的契机,一个推动海贸勋贵注资实业,实现技术良性进步的契机。

这世上可能有一小部分人的确不在乎钱,但大部分人终究是放不下钱的。

陈伯宗觉得,章昭达的儿子,这位据称在东海经营航运赚了上亿资财的章大宝,就是那种放不下钱的人。

此刻,屋内听完了宇文恺介绍,又把玩着匠人现场织好的棉布的章大宝,正两眼发亮得,几乎是要射出光来。

他是个贪婪的人,如今天子为政清明,于权势,他不敢贪,于财货,他却贪得无厌。

他也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比陈伯宗了解得更富,居巨济十年,靠着经营海贸,他足足赚了一亿六千万的资财。

其中一亿,他投在了巨济侯国的建设之上。

如今的巨济侯国,是陈国海外最大的造船中心,东海之上仅次于釜山的第二大港口,也是汉人占比最高的海外侯国,国人一万七千,其中汉人便有一万五千。

现今,他靠着各种产业,一年足可取得将近两千万钱的进项。

可近来,他明显感觉到,东海贸易的天花板就要到了。

首先是平乐二州的山蛮快被抓光了,东海奴仆贸易的中心,已经从平州转移到了原本的倭国,现今的海东经略府。

来建康朝觐之前,他听闻连海东境内的山蛮也开始有些供应不足了。

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方才有了今年海东经略府的北讨虾夷之举。

毫无疑问,传统的东海贸易,已经走到了顶点,他必须找到别的路子,才能赚到更多的财货。

现在,看着手中的棉布,他觉得自己找到了。

在建康,棉布的价格是麻布的三倍,而靠着宇文恺的器械与技术,足可以将成本做到同麻布相当。那便是至少两倍的净利啊!

章大宝觉得,自己离富可敌国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将章大宝的神情看在眼中,陈伯宗心道,这位巨济县侯的爱财之名果然非虚,看来他旧时心中所想,现在已是可以一试了。

当下,便听他对章大宝道。

“章卿有意专营此术于江南,大行棉布于世,而致千万财计否?”

章大宝一愣,本能应道。

“何谓专营?”

言已出口,他顿觉自己失礼,连连告罪。

陈伯宗混不介意,语气轻松道。

“无妨。朕有意行一专利法,使民间凡有创造发明之事,俱可上书工部请为专利。”

“若他人以专利之术造物牟利,而未得持专利之人应允,则其所得皆为抄没,半入官府,半付持专利之人。”

章大宝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开始变得有些急促起来,他明白了皇帝方才所言的专营之事是何道理。

这专利之法,或许护不得那些白身小民,却一定能护得住似自己这般于朝中有些根基故旧的勋贵之臣的利益。

既如此,他便也领悟了皇帝今日邀他来此的用意。

“臣若欲构此棉纺之专利,不知须费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