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风雨来(第2页)
来护儿颇为自得的述说着自己的见解,田敬宣听得频频点头,只觉得此人有大才,见他说完,随声赞道。
“得兄之言,真如拨云见日,兄若科举,必得榜首。”
来护儿闻言,自然喜悦,不过,他却收了那本史记入怀,双手舞动长枪,耍出几个漂亮枪花,而后方才立身,自信言道。
“兄之文才,只是平平,若得从军,来日功勋当望邵陵王。”
田敬宣听他言语托大,觉他为人有些华而不实,便压下了招揽的心思,又赞了几句,才又躬身请教道。
“以兄之见,江南将何时伐北?”
来护儿在他身上打量几眼,若有所思,少顷,才开口胡言了个时间。
“必在六七月间,乘水势进兵。”
田敬宣不由心中一紧,急忙又道。
“兄以为南北胜负如何?”
来护儿已经越发觉得田敬宣身份有异,心中揣测他或是北面深入陈国的谍人,便决定诈他一诈。
“我观古史,南北决胜当在徐州,我天子若亲率六军北讨,则此战必胜。”
田敬宣果然中计,争辩道。
“我北国有雄兵数十万,岂能为此一击所败。”
来护儿这下肯定了自己对田敬宣是谍人的判断,像方才胡诌陈国将在六七月间兴师北伐一样,再度胡诌了一段。
“我天子每为亲征必建巨功,征楚、征蜀俱如是,是以士卒信赖,乐为效死。”
“汝国虽有雄兵,不得良将而统,必不能胜我天子,除非齐主亲来,汇集大兵与我一决,方有胜机。”
“但闻齐主性胆怯,必不敢弃邺城而来,故我知从军建功,其事高枕无忧矣。”
他此话说罢,二人身下的航船却是正好到达了横渡长江的扬子津渡口处。
田敬宣素以忠义自居,当即为高纬分辩道。
“我主亦曾亲征关中,绝非胆怯之辈,南国天子若北向,我北国天子必南来却之。”
航船靠岸,来护儿也不走寻常之路,只用手中长枪点地,便从一人来高的船舷之上,一跃而下落在岸边。他回身意味深长地向船上的田敬宣告诫道。
“舟既至江,吾之职分已尽,今将投军去也。君为商旅,宜留南面观胜败。”
田敬宣见他身手不凡,有些后悔方才没有出言招揽,但口中仍是毫不示弱,遥冲他道。
“兄宜科举去,切莫投军,我主必南来,谶言大猬走入吴,即言我主将乘胜入江南也。”
来护儿回身,冲他一笑,手伸入怀,摸出那卷史记,抛向船上。
“大丈夫当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专事笔砚。”
“今将从军,此物便付汝。”
“项羽初强而终覆灭,此乱终不能胜治也,今之南北,形势颇如汉楚,胜负之理,早已明矣,汝又何为强辩?”
言语间,来护儿忽然抬首一窥天色。
此刻天光暗沉,正是风雨将来之兆。
他于是看向舟上接过了那卷史记的田敬宣,再度提醒道。
“风雨将至,君宜速换大舟,方得济江。”
“吾自去也!”
说罢,他再不回身,只留下一道背影,隐没在岸边的人群之中。
田敬宣立在船头,回忆着方才与来护儿之间的言语。
接着,一场大风雨,好似是就他在目送完了来护儿的离去之后,便迅疾而来。
“风雨既至,我只当以忠义为念,报效国家而已。”
风雨中,他只怀抱那本史记,口中如此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