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装死 作品

第132章 风雨来

光大九年(575年)四月十一。广陵(今扬州)城外的江南运河之上,数艘载客的商船自北方联袂驶来。

此刻,最末那一艘客船的船头处,正立着个手持长杆铁枪的魁梧青年。

这青年生得相貌堂堂,英武不凡,当下,竟是一手持枪,一手捧书卷,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面白无须做北地官宦人家打扮的瘦弱青年自船舱之内行出,见他如此模样,好奇道。

“兄读何书,竟痴迷若此?”

那持枪青年,名叫来护儿,现年二十岁,家住广陵城外白土村,其父在永定年间(558年)做过陈国县令,不过旋即去世。

他自幼被伯母养育,从乡人处学了些武艺在身,本欲从军建功,伯母吴氏却只盼他科举入仕。

后来年岁渐长,他不欲继续拖累伯母,便靠了一身武艺,随从行船南北的乡人做了船队护卫。

现今,已于运河之上跑了数年航运的他,一下便听出了那瘦弱青年口中说的是河北口音。

他在阳光下微眯着眼打量了那青年几眼,没好气道。

“正看史记,项羽兵败垓下遁走乌江。”

那瘦弱青年名叫田敬宣,是齐宫之中,侍候高纬的宦官,因天性好学,被高纬遣入了文林馆学书。

判文林馆事颜之推很是欣赏他的勤学,高纬也因为他忠诚有文才对他日渐信重。

是以此番便给了他个中侍中的职衔,让他以监督的名义随齐使南来,为高纬打探江南消息。

田敬宣不知道来护儿对自己的这种没来由的敌意究竟从何而来,不过既然身怀任务,他也只得假作不以为意,继续道。

“我在北地亦颇读诗书,汉季多豪杰,虽黔首而能造功业,思之真令人神往。”

哪知来护儿听他说完,面上敌意更甚,良久,才向甲板上一杵手里长枪,叹息道。

“汝辈北人既多识诗书,当在北地谋官身,奈何南来与我等争科举?”

“也罢,今朝廷将兴兵向北,本不当与尔等争文墨之胜,待此间事了,吾自投军中建功去也。”

田敬宣这下明白了,对方是把他们一行当成了南迁考学的北地士人。

这也正常,毕竟齐国出使江南,通常分作使团和商旅两拨,他此番托病随了这后一波的民间商旅行动,的确容易被人误会。

不过,这样更好。

田敬宣努力用言语同来护儿拉近距离。

“弟此南来,非贪爵禄,但从家人为行商之事耳。”

继而,他又故作惊异问道。

“兄何言南北将战?弟观运河左右,百姓安乐,似并无用兵之征。”

来护儿听他不是南下科举的士子,虽然心中早已经决定放弃科举,面上神色也比方才好看了许多。

“弟既行商,当先知天下变化。”

“今年以来,我数闻建康客商言,有谶语出于市肆中,大抵皆言江南伐北,齐国将亡。”

“我观古史,知每有兴师,必造声势,如史记中‘大楚兴,陈胜王’之类,此南北将兴兵之兆一。”

“又闻三吴客商言,今岁以来,朝廷出财货大购民间粮米,钱塘米价去岁才三百文,今已至四百五十文一石。”

“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南北将兴兵之兆二。”

“近来,我又于夜中,数见船载官军粮草北上,其船家皆秘其事,不宣旁人。”

“用兵贵奇,此南北将兴兵之兆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