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前往山城,望气有龙
吃完了饭,众人下山。
这次是林天自己出差,留下一群留守徒弟。
“山上的清泉水和林道长自己种植的稻米确实是很有滋味啊。”陈晓夸赞道。
车上第三排,吴教授点头,“嗯,许多观众以为都是米都是面,能有什么区别呢。
实际上米和米之间的差距,也十分的大。
即便是相同的品种,同一批种子,种植在不同的地方,最终的口感也是天差地别。
就像是五常大米,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五常大米,基本都是其他地方的大米运到五常盖个章,然后又运出去的。
五常本地的米就算是全都供应京城,也是供不应求,五常本地的人都不一定能吃上正宗的五常大米。
但是林道长这个米呢,我个人觉得,是比五常米的口感还要好一些。
而且饱腹感很强,还有一种其他的感觉。
暖暖的,很舒服。”
陈晓笑着说,“哈哈哈哈,虽然吴教授的话听起来有一种尬夸的感觉,但是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呢。
我虽然没有吃到过五常大米,但林道长的米确实是我吃过的口感最好,感觉也是最好的一种米。
就感觉...古时候有些地方的特产能被列为贡品,专门供给宫内,其他地方完全吃不到,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确实是一个地方有一个特殊的特产啊,只有当地能吃到正宗的,到了其他地方就完全不一样。”
吴教授从气象方面分析了一下:“御龙山的整个山体,相对于山下的市来说,相当于是平地拔高而起。
能够很有效地阻挡东南方向来的水流,这样呢,在山体的阳面,就能形成很充沛的丰沛雨水。
在季风和充足光照的影响下,再加上山上、山下的气温差距。
因为山体它本身是吸热的,所以在白天的时候,整个山上的气温会相对比较高,到晚上呢,又会降温的比较快。
也就相对而言,凑齐了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而且降水充沛的这样一个优良条件。
所以说如果在山上种植稻米,或者是其他农作物的话,它的甜度和口感都会比较好。
唯一问题就是山上的地势都比较的陡峭,平坦的土地并不多。
想要开辟一片水田,用来种植稻米,想来应该是十分的不容易,我们山上的这种稻米,应该不算多吧?林道长。”
林天想了想,问了一个基础的问题:“稻米这种东西,需要用水田吗?不是把大米埋到地里就行吗?”
吴教授哈哈大笑说:“虽然我是钻研气象方面的,但是农业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我还是了解的。
毕竟我年轻时候就是农家的子弟,在求学之前呢,一直跟着父母在田里面劳作。
我们常吃的大米啊,它其实已经不能算是完整的种子了,它只能算是种子的一部分。
缺少种皮和胚,所以并不具备发芽和生长的条件。
如果想要种植大米,也就是水稻的话,需要提前育种和留种。
最后在种子培育出来之后,把它插到水量非常丰富的水田里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插秧。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我们所食用的那种大米,埋进土壤里面的话,除了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以外,它其实并不具备发芽的条件。
这算是一个生活小常识,看来林道长平时也是十分幽默的一个人,竟然能够问出直接把大米撒在地里,能不能发芽这种话。”
林天沉默了一下,因为他真的就是这样去种的。
而且道观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对此提出异议,而且这个米还真就这样长出来了,甚至都快要成熟,快要收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