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河东雄城斟疑虑(第3页)
——薛大鼎、任瑰也者,他两人的意见和李世民的建议相类,并且,他两人的建议,比李世民提出的还早。李渊歼灭宋老生部,打下霍邑,兵刚到龙门,离南边的河东县城还有两百来里地,尚未进攻河东时,薛大鼎、任瑰就先后进言李渊,不妨可从龙门渡河,无须去打河东。
薛大鼎是汾阴人,族为与裴氏、柳氏并称为河东三姓的河东薛氏,他劝李渊说:“请勿攻河东,自龙门直济河,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关中可坐取也。”
任瑰是河东县的户曹,他劝李渊说:“关中豪杰皆企踵以待义兵。瑰在冯翊积年,知其豪杰,请往谕之,必从风而靡。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合阳。萧造文吏,必望尘请服。孙华之徒,皆当远迎,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虽未得长安,关中固已定矣。”
“梁山济河”,梁山位处在韩城县的东南边,是从龙门渡黄河西入关中的必由之道。韩城县在黄河西岸,与东岸的龙门、汾阴隔河相望。“永丰仓”,本名广通仓,始置於开皇三年,是隋在长安附近置的一座重要粮仓,位在华阴县东北渭水南岸的广通渠口。
“萧造”,是冯翊郡的郡守,“孙华”,是活动在关中的诸多义军中,部曲最众的一部的首领。——任瑰向李渊献此策的时候,萧造、孙华都还没有从附李渊。现下,孙华已经投了李渊,萧造也以冯翊降了李渊。还有“韩城”,也已被任瑰渡河过去,为李渊说降。
……
听得裴寂说及河内,李渊收起了笑容,摸着胡须,沉吟说道:“河内倒的确是不可不虑。”
“对呀!唐公。河内距河东咫尺之遥,新得军报,现今李密将李善道引数万兵马,已攻入河内。李善道此人,是翟让旧将,而今是李密帐下有数的善战之将。自其渡河到河北,连战连胜,兵盛如薛世雄、城坚如清河,皆非其敌手。於下他既已新得魏郡,并入河内,而河内郡兵多已南下在洛,郡内空虚,仆可断言,至迟旬月,河内必就会为他所得!
“河内与河东郡之间,只隔着一个绛郡,百里远耳;北与太原,也只隔着长平、上党两郡,数百里可至。唐公,我军若不先将河东城拔下,而就贸然入关的话,至其时也,既有屈突通扼守河东城,阻我退路;又若李善道奉李密之令,挥军而前,不论是他或西进河东、或北侵太原,於公而言,俱大不利也!又刘武周蠢蠢欲动,也随时会南犯太原。唐公,可不三思乎?”
李渊闻言,眉头紧锁,深知裴寂所言非虚。
在太原北边刘武周部,已对太原造成了一定威胁的情况下,李密帐下的重将李善道,於此际忽攻入河内,确实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形势变化。
河内郡如果真的被李善道打下,河东、太原就会俱受威胁,则他在战略全局上将陷被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