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李三 作品
第918章 扯嘴皮子(第3页)
朱翊钧看的也是最为生气的。
…………
靖江王朱履焘也上了奏疏,不过,他不是来反驳的,他是唯一一个过来讲述自己的实际情况,字里行间满是惶恐。
满篇奏疏上都在说靖江王府的困难,当然,里面有大部分都是真的。
靖江王不是太祖的子孙。
而是太祖高皇帝的长兄朱重四的子孙,也就是,死守洪都朱文正的后代。
太祖高皇帝起兵时,朱重四早已去世,他的嫂子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依附太祖高皇帝。
太祖把朱文正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
朱文正勇猛善战,随军渡江时,攻下集庆路。
因屡立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佥,太祖高皇帝问:“想当什么官?”
文正对曰:“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更加喜爱这个侄子,而后,按照他的意思先没有给他封赏。
可文正不高兴了,不高兴,他也不跟自己叔叔说。
这边朱元璋还为自己的侄子识大体而高兴的时候,文正犯了糊涂,得了圈禁。
不然二字靖江王,也变成了一字王,也就是靖王了。
不过,靖江王也是大明朝存在时间最长的王爵,在另外一个时空,比大明的寿命都要长,存在了二百八十多年……
面对靖江王这个特殊亲王的上奏,朱翊钧的态度也是稍稍缓和了一些:“三代而削,是让宗室知稼穑之苦,宗室难,百姓更难……”
这样的奏疏往来,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朱翊钧将他与各地藩王对喷的奏疏,找人誊录,随后刊印之后,广发天下……
各地的官员最先看到这场宗室对喷的大戏……随后,就是百姓们也通过各种方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