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官立蒙学(第2页)
朱翊钧说到这里,看向垂首恭立的申时行,胸中那股因见闻而起的激愤也开始慢慢消散了。
申时行也不容易。
自己就别吼了。
朱翊钧当然明白,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只,无法瞬间改变千百年来沉淀的乡土逻辑。
他无法强令所有孩童都去读书,更无法超越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认知水平,去建立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全民义务教育体系……
但,身为大明的天子,他看到了社学制度的崩坏、看到了民智不开的隐忧……他不能无动于衷。
他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撬动一个小小的支点,为那些在田野阡陌间奔跑的孩童,推开一扇可能通向更广阔世界的窄门……
“阁老,”朱翊钧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但其中的分量却更重了。
“朕深知,教化一事,非一日之功,更非一纸诏令可竟全功。然,社学荒废至此,民间蒙童失教,实乃朝廷之失,朕心难安。”
“太祖高皇帝设社学之本意,乃在‘有教无类’,使乡野之子亦得沐教化,明礼义,知廉耻。此制不可废,亦当有所振作!”
“朕意已决。着内阁会同吏部、礼部、户部,速议一个‘复振社学、广启童蒙’的章程出来!其要旨如下,尔等务必深思熟虑,务求可行!”
申时行屏息凝神,仔细听着。
“第一,设官学于州县,延师儒以俸禄。凡各府、州、县治所,及人口稠密、交通便利之大镇,由当地官府出面,择公廨或寺庙闲置房舍,设立‘官立蒙学’。朝廷统一核定员额,招募通晓文墨、品行端正者为师。其束修,不再由学生负担,而由朝廷自地方赋税中专项划拨,或由州、县学田租赋内支取,按月发放俸米银钱……”
“师者食朝廷俸禄,即为朝廷命师,当尽心教导,不得懈怠!”
此言一出,申时行心中暗震。
免除学生的束修,改由地方财政承担教师薪酬,这,朝廷岂不是每年要少诸多进账了。
“第二,入学不设限,两年为蒙期。凡适龄孩童六至十岁,不论出身贫富,只需家长自愿报名,皆可入此官立蒙学就读。学制定为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