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巡抚之争

\"陕西巡抚,甘肃巡抚,宁夏巡抚,延绥巡抚,眼下均是何人担任?\"没有理会两名满脸苦涩的阁臣,朱由校扭头看向一旁同样神情冷凝的吏部尚书周嘉谟,冰冷的声音中充斥着掩饰不住的杀意。

不管怎么说,地方吏治萎靡,与这些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们都脱不开关系。

\"回陛下,陕西巡抚胡庭宴,延绥巡抚岳和声,\"迎着朱由校审视的眼神,垂垂老矣的吏部尚书周嘉谟涩声回应:\"自万历四十七之后,暂无朝臣巡抚宁夏和甘肃。\"

不同于在地方上担任要职的知县知府以及坐镇省城的\"三司官员\",所谓代天巡狩的\"巡抚\"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官职。

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地方上时局紧张,或者当地官员遭受举报,朝廷方才会在朝中选派\"钦差\",巡抚当地,性质与督查院派遣的\"巡按御史\"等同,只是手中掌握的权柄却煊赫了许多。

\"胡庭宴,岳和声..\"

听了吏部尚书的回禀之后,朱由校顿时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些许模糊的记忆碎片也不由得于眼前浮现。

依着史书上的记载,陕北民乱虽然早在天启六年便登上了历史舞台,但陕北当地的官员并未予以重视,反倒是欺上瞒下,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就这样,直至崇祯二年,陕北民乱已是如星星燎原一般,席卷了多个府县的时候,自知已成定局的陕北官员方才在不得已之下,报予朝廷中枢知晓。

即便是这样,时任陕西巡抚的胡庭宴以及担任延绥巡抚的岳和声依旧互相推诿,彼此指责对方任职期间碌碌无为,方才导致百姓揭竿起义。

时隔多年,是非对错早已无从分辨,但陕西巡抚胡庭宴治下,确实有大量走投无路的百姓化作\"乱民\",聚众成堆的攻打县城,洗劫富户;同样,延绥巡抚岳和声治下,也有大量领不到军饷的\"饿兵\"摇身一变,成为了手握甲胄兵刃的\"叛军\",化作农民起义的中坚力量。

\"传朕旨意,陕西巡抚胡庭宴,延绥巡抚治下无方,即刻将其就地免职,押回京师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