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人伸手到教育书院
朱由检牵着朱慈烺离开乾清宫,到了养心殿,这一次商讨第二年的发展计划,他只提了大方向,细节需要各个部门和智囊团以及当今宰相商讨。¨h¨u_a,n_x*i~a*n-g.j·i+.~n+e¨t¨
八岁的朱慈烺,跟在朱由检身边。
“父皇,为何要恢复宰相,当初太祖废除了宰相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朱由检看了一眼自己这儿子,问道,“那太祖为何要废除宰相?”
“怕相权过大。”
“相权再大,执掌不了国家财政和军队,他能做什么?”
朱慈烺小脑瓜抬头眼里露出一丝惊骇,很简单的道理,他一听就明白。
“太祖出身太低,眼界不够,想以小家方式管理国家,结果你看看他的政策?不是说不好,而是适合当时的政策,现在未必适合。”
朱由检摸了摸朱慈烺的脑袋。
“父皇,可以说说吗?都有哪些不合时宜的祖制?”
“藩王制度就不好,他也不想想,子子孙孙无穷也,你看如今的藩王和皇室,有多少人?若不是为父解决这个问题,大明有多少钱养他们?”
朱慈烺一脸迷茫,眼珠看向王承恩。
“殿下,陛下登基时皇室有五十万以上人口。”
王承恩小声的在朱慈烺耳边低语。?w_a~n,b!e?n`g_o^.?c/o~m*
朱慈烺小身子一颤,如今的启蒙书院算术是基本学科,他是知道怎么算的,几十万皇室,大明怎么养?
“这…父皇,太祖这是给我们留下一个烂摊子?”
“算了,以后你自己学,自己看,也不能说错,在哪个政治环境下,以太祖的眼光,能看十年的事就不错了。”
朱由检没有过多解释。
王承恩也低着头,这种事他真的不想听,也不想知道。
朱慈烺点头,他想起了曾经他父皇给他说的看史书三个层次。
如今再看太祖当时的作为,似乎事事都是错的,都是给后代挖矿,低得可怕的俸禄,藩王代代相传。
还有那大明宝钞,户籍制度。
如此种种,可是在当时,是适合太祖那个时候的制度的,至少维持了大明两百多年,只不过他是以现在的眼光去看两百多年前的制度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