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LT 作品
第151章 履历相关(第2页)
光看这几个例子,就算心里对杨隽有天然的不喜,可柳珏跟李月胧也没办法判断出到底孰是孰非。
讨厌是真的,但剽窃抄袭这么重的帽子,两人也不会轻易给人下定义。
真正让两人做下决断的,是资料后边,三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以往的作画风格。
三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家境贫寒,且性格软弱。
没有家庭托举的孩子,加上本身性格软弱,在外遇到不公哪里敢拼死抗争?
在看三人的作画风格,三幅涉及纠纷的作品,其实跟他们往日的作画风格都略有出入。
但风格的改变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细看他们的画作时间就能发现,他们风格的转变,是在成为杨隽的学生之后,受老师影响慢慢转变的。
也就是说,几人涉及纠纷的作品,刚好跟杨隽的风格比较类似。
这让杨隽的证词可信度越发的高。
但有一点!
“风格可以模仿,但履历,性格特色,以及心境都不可模仿。”戚广瑞指着画作缓声开口。
第一位的画作画的是一个女人,一个带着神性光辉的女人,女人长着翅膀,表情温和慈爱。
“根据杨隽的说辞,画中是一位他幻想中的神女。”
“可细看就能发现,画作中女人的手上茧痕遍布,她的衣袖上还带有明显的磨损。”
“根据资料显示,该学生家庭贫困,却喜欢上了非常烧金的美术,所有人都在反对,只有他的母亲支持他。她母亲双腿残疾,却有一双巧手,所以开了个裁缝店,帮人缝衣制衣,供他学习美术。”
画中女人是飞在天上的,长长的裙摆把她的双腿遮挡,这正是学生对母亲的祝福,希望母亲有朝一日能摆脱双腿残缺的困境。
袖口的磨损是长时间趴伏在案桌上工作造成的,手上的茧痕更能证明女人不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女。
柳珏点头:“这么说来,画作出自学生之手的可能性确实更高。”
结合经历看作品,才能更清楚地读懂作品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