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不怕冷 作品

第九十五章 共守岁华长(第2页)

元宵夜格外热闹。陈柏带来的京城厨子做了满满一桌菜,红烧鱼的酱汁里掺了江南的冰糖,烤鸭的脆皮上撒了桂花碎,连承风最爱的烤鸭都裹了层薄薄的糯米纸,说是京城新出的做法。

“陈大哥,你尝尝我炖的鸡汤。”承风捧着汤碗献宝似的递过来,里面还卧着两颗圆润的汤圆。

陈柏接过喝了一大口,笑着点头:“比御膳房的还鲜。”他转头看向承瑾。

承瑾脸颊微红,低头夹了块桂花糕,嘴角却忍不住上扬。烛光映着她绯红的脸颊,鬓边别着的绿萼梅散发着清冽的香,竟比满桌的佳肴还要动人。

酒足饭饱后,陈柏拉着承瑾走到院里。褐衣少年早已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里,承风举着烟花跑来跑去,火星溅在地上,瞬间绽开又熄灭。陈柏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烟花筒,点燃时喷出漫天星火,在深蓝的天幕上织成璀璨的光网。

“你看,像不像你绣的银河?”陈柏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带着淡淡的酒气。

承瑾抬头望去,星火坠落的轨迹果然像极了她绣绷上的银线,连闪烁的频率都如出一辙。她想起那个刻着“柏”字的珍珠,原来有些情意,早已在不经意间融入彼此的生命,如同这星火与银河,相互辉映,密不可分。

元宵过后,他们便启程前往京城。马车行过江南的烟雨时,承瑾总在绣架前忙碌。她用阿爹留下的金线绣京城的宫墙,用陈柏送的珍珠缀汴河的波光,连路过的垂柳都要用三四种绿线掺着绣,才能显出烟雨中的朦胧。

“这柳叶的针法不对。”陈柏凑过来指点,指尖握住她持针的手,“要从叶脉中间起针,这样转折处才自然。”他的气息混着墨香落在发间,承瑾的心跳骤然失序,针尖竟在绢帕上戳出个小小的洞。

“都怪你分神。”承瑾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却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一针一线地绣完半片柳叶。马车外的雨淅淅沥沥,车厢里的烛光暖融融的,连时光都仿佛慢了下来。

抵达京城时正是初春。桃花巷的宅子果然如陈柏所说,院里的梧桐已抽出新绿,廊下的紫藤萝爬满了花架,连墙角的青苔都透着江南的湿润。陈柏牵着承瑾的手走进正堂,迎面看见墙上挂着块新做的牌匾,“双凤绣坊”四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竟是用他寻来的西域金箔贴成的。

“喜欢吗?”陈柏轻声问,眼底满是期待。

承瑾抬头望着牌匾,忽然想起苏州雪地里的绣坊,那时她以为此生只能在江南的烟雨里守着一门手艺,却不知命运早已为她铺好了更广阔的路。她用力点头,眼角的泪落在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却是甜的。

绣坊开业那天,京城的贵夫人几乎都来了。她们惊叹于承瑾绣的《江南雪意》,雪地里的孤鹤眼神灵动,那颗刻着“柏”字的珍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更惊艳于那幅未完成的《百鸟朝凤图》,凤凰的尾屏用了七种绒线,转动时能看见虹彩流转,竟是将江南的苏绣与西域的织锦技法融在了一起。

“这凤凰的眼睛用什么做的?”一位夫人指着凤凰的眼瞳好奇地问,那里泛着柔和的粉光,像极了活人眼底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