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共守岁华长(第3页)
承瑾笑着取下那枚粉晕珠:“是南海珠农寻来的粉光珠,在深海里经了十年风浪才长成。”她忽然想起陈柏的话,珠贝熬出的光,何尝不是乱世里的坚守与期盼。
陈柏站在人群外看着她从容介绍的模样,眼中满是温柔。他想起在汴城烽火里颠簸的半月,那时他怀里揣着这颗珍珠,只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护它周全,就像护着乱世中那点微弱却坚韧的光。龙德宫偏殿她曾住过的屋内,那口箱子已被金军一刀劈开的锁,他是拿命换来的。
如今看来,他做到了。
暮色降临时,客人们渐渐散去。承瑾收拾绣品时,发现陈柏正站在绣架前,指尖轻抚那幅《雪中鸳鸯》。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进来,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绣面上,竟与那对依偎的鸳鸯重合在一起。
“在想什么?”承瑾走过去轻声问。
陈柏转身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来,暖得让人心安:“在想,往后的日子,无论是江南的烟雨,还是京城的风沙,我们都要像这对鸳鸯一样,永远不分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锦盒,打开时里面是一对并蒂莲玉佩,与之前的那枚一模一样,“这是我让玉雕师傅做的,你一枚,我一枚,算是……定情信物。”
承瑾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指尖触到玉佩的刹那,忽然想起那个荒唐的梦。梦里他也是这样为她系上信物,说要请媒人提亲。原来有些期盼,真的会在时光里慢慢成真。
她抬头望进他的眼睛,那里映着漫天霞光,也映着她羞红的脸颊。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惊起几只栖息的飞鸟,翅膀划破暮色的声响里,承瑾轻轻点头:“好。”
夜风穿过花架,紫藤萝的花瓣簌簌落下,落在绣架上的《百鸟朝凤图》上。
承瑾拿起银针,继续绣制未完的部分,金线在绢帕上流淌,珍珠在暮色里泛着温润的光。
陈柏搬了张椅子坐在她身边,研墨铺纸,偶尔抬头看她一眼,目光里的温柔能化开京城初春的寒意。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将两人的身影映在墙上,一个拈针绣花,一个挥毫泼墨,时光在笔墨与丝线的交织中静静流淌。
乱世的烽火尚未平息,可只要身边有彼此,再凛冽的风雪都变得温柔,再漫长的等待都充满希望。
承瑾忽然想起阿婆说的话,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正是经了这般乱世的磨砺,这份跨越烽火的情意,才会像深海的珍珠、陈年的佳酿,在岁月里愈发温润醇厚,最终绣成一幅跨越时光的锦绣画卷。
她开始教邻里的姑娘们学绣技,双凤绣坊的笑声渐渐多了起来。指尖的老茧磨得更厚,却将日子绣得愈发扎实。
檐下的红灯笼换了新纸,映着窗上的冰花,像曾在织里老屋画过的窗花。
承瑾望着烛光里跳动的火苗,知道这漫长的等待从不是空耗,每一针每一线,都在为重逢的那一日,绣着最温暖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