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不怕冷 作品

第九十六章 傲骨(第2页)

承瑾心中一紧。南海珠是陈柏费尽心力寻来的,专为《百鸟朝凤图》的凤凰点睛所用。赵构此言,分明是对绣坊的事了如指掌。她强作镇定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南海珠难得,民女暂且用丝线代替。”

“明日将内府珍藏的南海珠送一盒来。”赵构对身后的侍从吩咐,“给姜小娘子备用。”他望着承瑾,眼中带着意味深长的笑意,“朕听说姜小娘子在教邻里小娘子们学绣技?此事甚好,女子能以技艺安身,也是乱世中的一桩美事。”

陈柏接口道:“多谢陛下体恤。只是双凤绣坊小门小户,不敢再劳烦内府赏赐。”

赵构却似未听见,自顾自走到院中紫藤花架下:“此处景致不错,倒有几分江南的韵味。”他转头看向承瑾,“朕听闻你擅长绣梅,明日可否为朕绣一方帕子?就用这院里的绿萼梅为题。”

这要求看似寻常,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威仪。承瑾只得屈膝应道:“民女遵旨。”

待圣驾离去,陈柏立刻将那支碧玉簪掷在桌上:“他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握住承瑾的手,掌心冰凉,“这京城终究不是久留之地,咱们还是回江南去吧。”

“现在走,反而会引火烧身。”承瑾摇头,指尖抚过那支玉簪,“他是天子,若真心要为难我们,逃到天涯海角也无用。不如静观其变,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他未必能找出错处。”

“靖康之变”发生后,赵构的皇室亲人几乎全被俘虏走,他的母妃韦贤妃和他的爱妃都视承瑾为眼中钉肉中刺,

次日清晨,内府果真是送来了一盒南海珠,颗颗圆润饱满,在日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承瑾望着珠盒,忽然对陈柏道:“妾身想将这些珍珠分发给学刺绣的小娘子们,教她们绣珠绣技法。”

陈柏不解:“这可是陛下的赏赐……”

“正因为是他的赏赐,才更要用到正途上。”承瑾眼中闪着坚定的光,“乱世里女子谋生不易,若能学会珠绣,她们往后的日子也能宽裕些。陛下若真看重民生,定会赞同此事。”

不出半日,绣坊要教珠绣的消息便传遍了桃花巷。

午后时分,十几个姑娘挤在绣坊里,捧着南海珠啧啧称奇。承瑾耐心讲解珠绣的针法,指尖拈着珍珠穿过绢帕,动作娴熟优雅。

陈柏站在一旁研墨,看着她从容授课的模样,心中的焦虑渐渐平息。

傍晚时分,承瑾正指导姑娘们绣制珍珠梅花,忽然见赵构的近侍匆匆赵构,说是陛下在行宫设了夜宴,邀承瑾小娘子入宫赴宴。

“这分明是鸿门宴!”陈柏将承瑾护在身后,对近侍道,“内子身体不适,恐难赴宴,还请回禀陛下。”

近侍面露难色:“陛下说了,若姜绣娘不去,这些学绣的小娘子……怕是都要被纳入教坊司,为军中缝补衣物。”

承瑾脸色微变。教坊司在乱世中形同牢笼,那些姑娘若是被送去,后果不堪设想。她按住陈柏的手,轻声道:“妾身去。”

“不可!”陈柏急道,“宫中险恶,你一个女子……”

“放心,妾身自有分寸。”承瑾从绣架上取下一方刚绣好的梅花帕,“我带着这个去,想必是不会为难妾身的。”

行宫夜宴设在临水的水榭,烛火通明,丝竹悦耳。赵构身着便服坐在主位,见承瑾进来,立刻起身相迎:“姜小娘子来了,快请坐。”

承瑾屈膝行礼,将梅花帕奉上:“民女拙作,望陛下笑纳。”

赵构展开帕子,只见帕上绿萼梅开得正好,花瓣用银线勾勒,花蕊以金丝点缀,竟是用了苏绣最精巧的虚实针绣法,在烛光下泛着灵动的光泽。他赞道:“果然是妙手丹青,比起宫中绣娘,多了三分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