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绣针下的愿望(第2页)
接下来的几日,姜承瑾几乎住在了绣坊里。她带着绣娘们,用李氏送来的云锦,赶制了一批“山河旗”。旗帜的底色是天青色,上面绣着大宋的山河轮廓——东边是滚滚长江,西边是连绵的青山,南边是辽阔的田野,北边是蜿蜒的黄河。每一面旗帜的角落,都绣着一颗小小的红星,用的是最鲜亮的丝线,在战场上一眼就能看见。
旗子绣好那天,岳飞正好从前线回来视察。他穿着铠甲,脸上带着风尘,走进绣坊时,目光一下子就被那些“山河旗”吸引了。岳飞走到旗前,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绣线,声音有些沙哑:“姜小娘子,这旗子上绣的,是咱们大宋的山河?”
姜承瑾点点头:“将军,民女想着,将士们在前线打仗,心里最记挂的就是这山河百姓。绣上这山河,也好让将士们知道,他们守护的,就是这样好的土地,这样好的家园。”岳飞看着那旗帜上的山河轮廓,又看了看姜承瑾,眼眶微微泛红:“好,好一个山河旗!有了这旗子,将士们定能士气大振!明日我就把这些旗子送到前线去,让兄弟们都看看,咱们身后,有这样好的百姓在支持着他们!”
第二日,岳飞亲自带着“山河旗”奔赴前线。消息传到绣坊,姜承瑾和绣娘们都高兴得不行。王大娘笑着说:“咱们这绣针,虽说不能像刀剑那样杀敌,可也能给将士们鼓劲,也算没白活一场!”姜承瑾点点头,手里的绣针又动了起来——她要绣一幅更大的《山河图》,等岳飞将军打了胜仗回来,就把这幅图送给将军,作为贺礼。
可没过几日,前线就传来了坏消息。金军调集了大批兵力,猛攻楚州,岳飞率领将士们奋力抵抗,却还是伤亡惨重,就连岳飞本人也受了轻伤。消息传到扬州,百姓们都慌了,有的人家开始收拾行李,想往南方逃。绣坊里的绣娘也有些人心惶惶,王大娘忧心忡忡地说:“小娘子,咱们要不要也收拾收拾?万一金军打过来,可怎么办啊?”
姜承瑾手里的绣针顿了顿,目光落在案上未完成的《山河图》上。她深吸一口气,对绣娘们说:“大家别怕,岳将军还在前线抵抗,将士们还在流血牺牲,咱们不能逃。咱们要是逃了,将士们的心就寒了。”她拿起绣针,继续绣着图上的青山:“咱们多绣一面旗,多缝补一件铠甲,将士们就多一分力量。只要咱们还在绣,还在等,将士们就一定能打胜仗回来!”
绣娘们看着姜承瑾坚定的眼神,心里渐渐安定下来。是啊,将士们在前线拼命,她们怎么能当逃兵?于是,绣娘们又重新拿起绣针,绣坊里的“沙沙”声,比往日更响亮了些。姜承瑾还让人把绣坊里的灯油都换成了最好的,哪怕到了深夜,绣坊的烛火也依旧亮着,像是黑夜里的一颗星,照亮着扬州城的希望。
这日夜里,姜承瑾正在灯下绣《山河图》,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她放下绣针,走到门口,就见街上挤满了百姓,都朝着城门的方向跑去。有人一边跑一边喊:“打胜仗了!岳将军打胜仗了!金军退了!”
姜承瑾心里一震,连忙跟着人群往城门跑。到了城门口,就见远处的路上,一队宋军正朝着扬州赶来。最前面的是岳飞,他骑着马,虽然铠甲上沾着血污,却依旧身姿挺拔。他身后的将士们,有的扛着缴获的兵器,有的搀扶着受伤的同伴,脸上都带着胜利的笑容。城门上的守军看到他们,立刻吹响了号角,号角声在夜空里回荡,响亮而激昂。
百姓们都围了上去,有的递水,有的送干粮,还有的拉着将士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岳飞翻身下马,朝着百姓们拱手:“多谢乡亲们的支持!若不是有乡亲们在后方鼓劲,咱们也打不了这场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