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绣针下的愿望(第3页)
姜承瑾挤到岳飞面前,手里还拿着那幅未完成的《山河图》。她看着岳飞,眼里含着泪,却笑着说:“将军,您回来了!这幅《山河图》还没绣完,等绣完了,民女再送给将军。”岳飞看着那幅图,又看了看姜承瑾,笑着说:“好,我等着姑娘的《山河图》。有姑娘这样的百姓,有扬州这样的城池,咱们大宋,定能守住!”
那一夜,扬州城灯火通明。百姓们在街头巷尾摆起了宴席,将士们和百姓们一起喝酒、唱歌,庆祝这场胜利。姜承瑾坐在绣坊里,看着窗外的灯火,手里握着那枚铜制护心镜,心里满是安宁。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旗帜要绣,很多铠甲要补。但她不怕,因为她知道,只要她的绣针还在,只要将士们还在,只要百姓们还在,大宋的山河,就永远不会倒。
接下来的日子,扬州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绣坊里的生意依旧红火,姜承瑾依旧每天忙着绣旗、补铠甲。只是如今,来送铠甲的将士们脸上多了笑容,来取旗帜的小兵们脚步也更轻快了。有时,岳飞会带着将士们来绣坊,看姜承瑾绣旗,听她讲绣娘们的故事。将士们都说,绣坊是扬州城最温暖的地方,这里的绣线,比任何铠甲都更能保护他们。
这日,姜承瑾正在绣一幅新的“岳”字旗,忽然听到外面传来马蹄声。她抬头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朝着绣坊走来,为首的人穿着宫里的服饰,是赵构身边的总管太监。总管太监走进绣坊,看到姜承瑾,连忙上前:“姜小娘子,陛下听说小娘子在扬州的事迹,十分欣慰,特意让老奴来探望小娘子,还带来了陛下的赏赐。”
说着,太监让身后的侍卫打开宝箱,里面是一批上好的丝线和布匹,还有一枚金制的“巧匠”印章。“陛下说,姜小娘子用绣针守护山河,是大宋的巧匠,也是大宋的功臣。”太监说,“陛下还说,若是小娘子想回临安,随时都可以,宫里永远有小娘子的位置。”
姜承瑾看着那些赏赐,又看了看窗外扬州的街景——早点铺依旧冒着热气,货郎还在叫卖,孩童们追着蝴蝶跑过青石板路,和她离开镇江府时看到的景象一样,安宁而美好。她笑着对太监说:“多谢陛下厚爱,只是民女觉得,扬州才是民女该待的地方。这里有将士们,有百姓们,有需要民女绣的旗帜和铠甲。民女想留在扬州,用自己的绣针,继续守护这片山河,直到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总管太监看着姜承瑾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小娘子的心意,老奴会如实禀报陛下。陛下若是知道姑娘的决定,定会理解姑娘。”说完,太监又和姜承瑾聊了许久,才带着人马离开。
送走太监,姜承瑾回到案前,拿起那枚“巧匠”印章,轻轻盖在刚绣好的“岳”字旗上。印章的金色与旗帜的红色相映,格外醒目。她看着那旗帜,心里暗暗发誓:她要一直留在扬州,一直绣下去,绣出大宋的山河,绣出百姓的安宁,绣出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此时的扬州,绣坊里的烛火依旧亮着,针丝穿梭的“沙沙”声,伴着城外将士们的操练声,还有百姓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山河守护图。姜承瑾知道,她的绣途没有尽头,她的针线,会永远为大宋的山河而绣,为天下的安宁而绣,直到金军被彻底打跑,直到每一寸大宋的土地上,都能看到和平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