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飘摇的临安城
埋完银簪的第三日,扬州下起了雨。细密的雨丝打在桃树叶上,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未说完的心事。姜承瑾坐在绣坊窗前,手里握着那幅未完成的《春耕图》,布面上握着长枪的小战士已经绣完,她正往战士的衣襟上绣一朵小小的兰花——不是定情的那朵,而是带着锋芒的、能扛住风雨的模样。
“姜小娘子,秦护卫来了。”阿桃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
姜承瑾放下绣针,起身迎出去。秦护卫站在廊下,身上沾着雨珠,神色比往日严肃:“承瑾,有件事,我得告诉你。”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从金军俘虏身上搜出来的,是陈柏写给金军将领的信,你看看吧。”
姜承瑾接过信,指尖有些颤抖。信纸是粗糙的草纸,上面的字迹却很熟悉——是陈柏的字。信里写着他计划借金军之力推翻宋廷,还提到要在扬州城埋下炸药,等圣上率军回宫时引爆,一举歼灭南宋。
“他……竟然想毁了南宋?”姜承瑾的声音发颤,信纸在手里几乎握不住。她想起陈柏曾说要和她一起守着扬州,想起他眼里的桃花,原来那些都只是伪装。
秦护卫叹了口气:“还好咱们截获了信,已经派人去搜炸药了。承瑾,你别太难过,这样的人,不值得你记挂。”
姜承瑾点头,却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她走到桃树下,看着湿润的泥土,心里像被雨水泡过一样,又酸又沉。她以为陈柏只是被仇恨冲昏了头,却没想到他早已变得如此疯狂,连无辜百姓的性命都不顾。
接下来的几日,扬州城的气氛格外紧张。士兵们四处搜查炸药,百姓们也人心惶惶,绣坊里的姑娘们绣“必胜旗”时,针脚都比往日更用力——她们知道,这面旗子不仅是给将士们的鼓励,也是给扬州城的底气。
这天傍晚,春杏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布包:“姜小娘子,军营里来消息,说在城外的破庙里搜到了炸药,还有个俘虏招供,说陈柏还活着,藏在城里,想找机会刺杀!”
然而赵构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深夜抵达临安,暂居临安知州衙门。御营军将领苗傅、刘正彦见军心浮动,又不满王渊与宦官专权,便暗中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将士,决意发动兵变。三月五日清晨,苗傅率领数百士兵埋伏在杭州城的涌金门内,待王渊上朝经过时,士兵们一拥而上,将王渊拖下马斩杀,随后提着王渊的首级,与刘正彦汇合,直奔知州衙门。
此时赵构刚洗漱完毕,正准备处理政务,忽闻门外喊杀声震天。他急忙派人去查探,回报说苗傅、刘正彦带着士兵闯了进来,要求处死宦官康履。赵构又惊又怕,只得下令将康履绑起来交给苗傅。可苗傅并未罢休,士兵们手持刀枪围住衙门,苗傅站在台阶下,高声喊道:“陛下登基以来,金人屡屡南下,百姓流离失所,皆是因为陛下任用奸佞、宠信宦官!如今将士们恳请陛下禅位给皇子赵旉,由隆佑太后垂帘听政,整顿朝纲!”
赵构看着阶下怒目而视的士兵,又想起扬州出逃的狼狈,知道此刻若不从,恐怕性命难保。他强忍着屈辱,派人去请隆佑太后,又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幼子赵旉,自己则被尊为“睿圣仁孝皇帝”,迁往杭州城外的显宁寺居住,实则被软禁起来。
苗刘兵变的消息很快传遍江南,驻守平江府(今苏州)的韩世忠、张俊,以及驻守江宁府(今南京)的吕颐浩等人听闻后,皆怒不可遏——苗刘二人虽打着“清君侧、安社稷”的旗号,实则是犯上作乱的叛贼。韩世忠当即召集麾下将士,痛哭道:“陛下蒙难,我辈臣子岂能坐视不理!”随后与张俊、吕颐浩约定,兵分三路前往杭州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