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飘摇的临安城(第2页)
韩世忠率军从平江出发,一路疾驰,很快抵达杭州城外的临平镇。苗傅、刘正彦听闻勤王军将至,急忙派将领率军抵挡,可他们麾下的士兵本就不愿为叛贼效力,与韩世忠的军队一触即溃。
三月二十日那天,韩世忠率军攻入杭州城,苗傅、刘正彦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亲信仓皇出逃,沿途烧杀抢掠,最终在福建境内被追兵擒获,押回杭州后处以凌迟之刑。
兵变平定后,赵构在韩世忠等人的护送下,重新回到杭州知州衙门,复位称帝。坐在熟悉的宝座上,赵构看着阶下跪拜的文武百官,心中五味杂陈——这场兵变虽仅持续半个月,却让他深刻体会到皇权的脆弱,也让他对手握重兵的将领愈发猜忌。此后,他对韩世忠、岳飞等抗金将领既倚重又提防,为日后收夺兵权、与金国议和埋下了伏笔。
而经此一乱,南宋朝廷的根基愈发不稳,金军趁机继续南下,赵构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踏上逃亡之路,甚至一度乘船漂泊在海上,直到金军北撤,才得以在临安站稳脚跟,将临安定为南宋的行在。那场发生在杭州的兵变,终究成了赵构帝王生涯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屈辱记忆。
姜承瑾心里忐忑不安,立刻起身:“我得去军营一趟。”她知道陈柏的性格,若是刺杀不成,说不定会做出更疯狂的事。
赶到军营时,岳飞正在和将领们商议对策。见姜承瑾来,他起身道:“承瑾,你怎么来了?这里不安全,你还是先回绣坊吧。”
“岳将军,民女知道陈柏的习惯。”姜承瑾说,“小时候在辽国皇宫里待过的他,估计喜欢藏在高处,而且他怕黑,夜里一定会点蜡烛。咱们可以在城里的高楼上布置人手,留意亮着蜡烛的房间。”
岳飞点头,立刻让人按照姜承瑾的建议去布置。姜承瑾则跟着秦护卫,在城里的街巷里巡查。夜色渐深,雨还在下,路灯的光在雨雾里显得格外昏暗。走到绣坊附近的阁楼时,姜承瑾忽然停住脚步——阁楼的窗户里,隐约透出一点烛光。
“秦大哥,你看。”她指着那点烛光,声音有些发颤。
秦护卫立刻示意士兵们埋伏起来,自己则和姜承瑾悄悄靠近阁楼。透过窗户的缝隙,他们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陈柏。他穿着黑色的夜行衣,手里握着一把匕首,正对着桌上的地图发呆,地图上画着军营的布局,还有个红圈画在岳飞的营帐位置。
“陈柏,束手就擒吧!”秦护卫大喝一声,推开门冲了进去。
陈柏猛地回头,看到姜承瑾时,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变得冰冷:“承瑾,你怎么会在这里?是来抓我的吗?”
“妾身是来劝你的。”姜承瑾看着他,眼泪掉了下来,“陈柏,别再错下去了!你杀了当今圣上,毁了整个南宋,又能得到什么?你的族人,难道希望你变成这样的人吗?”
“我的族人只希望报仇!”陈柏举起匕首,朝着姜承瑾冲过来,“都是你们宋人害了我耶律家,我要你们血债血偿!”
秦护卫立刻上前阻拦,两人缠斗在一起。陈柏的武功不错,却因为心里慌乱,渐渐落了下风。就在秦护卫要制服他时,陈柏忽然从怀里掏出个火折子,朝着桌上的炸药引线伸过去——原来他早就把炸药藏在了阁楼里,想和所有人同归于尽。
“小心!”姜承瑾大喊一声,冲过去推开陈柏。火折子掉在地上,滚到了引线旁边,眼看就要点燃。秦护卫立刻一脚踩灭火折子,反手将陈柏按在地上,用绳子捆了起来。
陈柏躺在地上,看着姜承瑾,眼里满是不甘:“为什么?承瑾,你明明爱过我,为什么要帮着宋人?”
“妾身爱的是那个想和妾身一起守着扬州、守着太平的陈柏,不是现在这个被仇恨蒙蔽双眼的你。”姜承瑾蹲下来,看着他,“陈柏,你的仇,不该用无辜人的性命来换。你若真的为了族人,就该和我们一起对抗金军,而不是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