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临淄,风闻趣事
初进临淄,风闻趣事
别怪我呀,确实在楚国着墨不多,楚国不过是带出了小川重回战国的引子,好比是音乐的前奏,后边有机会还是要写的,但愿我下边的别都是引子了,呵呵……
行一段路,歇上一两个月,等小川到达临淄城时,此时距小川当日离开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2年有余,很多人会觉得奇怪,这个小川怎地如此的拖沓,就算是古代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楚国的都城到齐国的都城临淄也不至于走上二年呀,其实这是因为小川此刻再次穿越到古代,已然算是老马识途了,在加上心无牵挂,是以不比之前,在加上虽然有了大致的方向,但是对于到了临淄后做些什么,小川还真是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是以小川一人一马独自行走间,到也没有沿着官道行进,反倒是沿着山水慢慢行进。
二千多年前的中国,那可真的是太原生态了,到处是怡人的风景,处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有些地方还有些玉石就那么暴露在外,要说古代人不重视呢,也不对呀,要不然怎么会有和氏璧呢,尽管古人对于玉石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开采,这个时候的贵族也会佩戴和使用一些玉器,有的贵族会偶尔使用一下玉碗等,但是那和后世的人比起来简直是就是小巫见大巫,毫无可比性,以小川后世的经验来看,这些玉石经过打磨后一定会很值钱的。
这可不能怪小川同志,因为啥呢,小川虽然离开左徒府时屈原倒是给了不少遣散费,呵呵,好似不应该这样说,就是说屈原倒是给了小川不少游学的盘缠,但是小川这样行行走走,花费总是少不了的,要不人们怎么都说穷在家里富在路上,总似如此只出不进的话,今后可就难了。
是以小川无意中发现这一情况,立即就地住下,简单的买些工具后将自己上学时候的手艺拿出来,经过小川的敲敲打打,一个个活灵活现、神态各异的图案呼之欲出,小川将其中的上品包裹好,其余的每当到了交大些的城镇就将此就地处理掉,所获钱财一并收好。
虽然稍稍辛苦些,但是即领略了常人所难欣赏的秀美风光,又获得了充足的盘缠,自然是乐趣多多。
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一位女记者到西藏时,看见当地妇女直感慨道“真可怜”,而当地妇女看见她的时候也是说“真可怜”。
当女记者看见一辈子围着锅案转,没有办法到世界各地领略各色人文的藏族妇女时,感慨其命运的可悲,而当地的藏族妇女看见女记者孑然一身在世界上漂流,却无依无靠,也替她感到可悲。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当你为自己所正做的事情感到自豪,感到欣喜的时候,那么应该说那一刻就是其感受最幸福的时刻。
小川就是如此,这样在山水间走走停停,倒是别有一番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