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临淄,风闻趣事(第2页)
小川在临淄城内找了个较大的客栈,这个时候的客栈是食宿不分,因此对于长途跋涉许久的游子是十分的方便。战国时,在道路上有许多广修的客舍,所谓“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指的就是这样的客栈。
馆内前楼一二层是就餐的地方,后院的雅间倒是十分的干净,虽然没有现代酒店那样每日更换一次布草的情况,但是这家名为“雅乐斋”的客栈的被罩和床单之类的物件还是可以做到每客一换的。
古代的中国人看来在居住和饮食上也是很是讲究的,先民不断从蒸汽的原理中发现了使用蒸汽的方法,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暖气的国家,只不过这个时候是没有暖气片的,人们采暖一律使用的是地龙,到似类似现代社会的地暖,小川在房内走了一圈后看修葺的很新的地龙,很是满意。
随即店里的伙计说道,“给我预定二楼临街的窗口处,我洗漱后去用餐。”
伙计拿了小川的赏钱后即可答道“客人放心,我这就去安排,保您满意,你瞧好了”
伙计出去后轻轻的将门扃揜好。
小川走到里间洗漱完毕后换了身新衣裳,这才走出房门,来到客栈的前楼中准备用晡食。
小川这用的可是正儿八经的晚餐,可不是古人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飧”(飧——晚餐),古人一日通常两餐,第一次就餐时称为“朝食”,这是当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为“飧”或“食”,就餐时间为申时(也就是现代下午4点左右)进餐。人民甚至因此而倡导地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饕飧而始”。
小川从今至古,从古至今,是绝不会亏待自己的五脏庙,因而依旧是一日三餐,即使在外游荡间也从无间断。
小川在伙计的带领下来到一个靠窗的位置,位置不是很显眼,但是却很是惬意,小川很是满意,着小伙计将店内拿手的菜上上二三个,再点上了酒,吩咐将菜和酒快快上来后,喝着茶铛中的茶水,暂时顶顶自己已经耽饥许久的五脏庙。
稍后片刻,饭菜上来,小川即可食用起来,此时店内的客人三三两两的多了起来,小川用过近半时才放缓频繁举箸的速度,慢慢悠悠的品尝起来,好似刚刚那个如同饿死鬼投胎的家伙不似自己一样,品着酒尝着菜好不悠闲。
这时邻桌的几个人的谈话引起了小川的兴趣。
“你们听说没有,稷下学宫的学子们这回闹起来了”穿灰褐色衣服的人说道。
“哦,是为了什么”旁边穿深色衣服的人问道。
“还不是为了咱们齐国和其他几国合纵的事吗”灰褐色衣服回答道。
穿浅棕色的人疑惑道“那个苏秦不是都死了吗,咱们干吗还听他的呀”
灰褐色衣服答道“这可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吧,这个如今咱们是不合纵不行了,你没有看见那个虎狼之国的秦人成天子到处打仗,我看这些北蛮子呀,跟咱们这个中原人就是不一样,整个一个战争狂,不打仗能死呀,一天都不叫人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