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55 章 于伟正批周海英,岳省长到东洪县(第3页)

周海英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笑容不变:“书记,我……我这也是从工作出发,觉得孙汉同志比较合适……”

于伟正目光严肃打断他:“海英同志,你是‘三学办’指导组组长,你的职责是指导、督促、检查‘三学’活动的开展,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干部人事安排,有组织部门,有市委常委会,有严格的程序和规矩。你把手伸到干部任命上,别人会说你管的太宽了!不要把自己搞成‘第二组织部长’!”

听到第二组织部长,周海英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作为官场中人,太清楚市委书记说出第二组织部长这句话的分量了,周海英尴尬地搓了搓手:“书记,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

“你觉得?”于伟正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明显的批评意味,“我在你们三学办的工作会上说过多少次了,人事冻结期间,任何干部调整都要慎重!除非是特殊情况,你在这个时候,以这种身份向我推荐干部,很不应该!这是干扰组织程序!”说着伸手敲了敲桌子:“下不为例!不然以后啊你不要到我办公室来。”

周海英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他没想到于伟正会如此直接、如此严厉地驳斥他,一点情面都不留。

于伟正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语气过重,稍微缓和了一下,但态度依旧坚决:“海英同志啊,我理解你想为工作推荐人才的心情。但咱们有组织部,选干部,组织有严格的程序。考察、酝酿、讨论、决定,每一步都要走实走稳。东原的干部工作,必须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任何人都不能搞非组织活动,不能绕过组织程序打招呼、递条子!这是底线!”

他顿了顿,看着周海英:“你也算是经验丰富的同志了,又在重要岗位上,更应该带头遵守组织纪律,维护组织权威……。不要被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个别领导干部的思想干扰,市委是要选干部打仗的……。

足足批评了十多分钟,于伟正拍了拍桌子上半尺高的文件,说道:“好了,时间不早了,我还要看文件,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周海英如坐针毡,连忙站起身:“是,书记,您批评的对!是我考虑不周,犯了糊涂!我一定深刻反思,绝不再犯!您也早点休息。”他拿起茶几上的材料,颇为狼狈的离开了于伟正的办公室。

走出市委大楼,夜晚的寒风一吹,周海英才觉得后背有些发凉。他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迎宾楼的点点灯火,心里五味杂陈。于伟正今天的反应,让他彻底明白了,这位新书记的底线在哪里。在原则问题上,于伟正绝不会因为任何私交或背景而让步。孙汉的事,他周海英不仅帮不上忙,反而差点把自己搭进去。

他拿出大哥大,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上了汽车,才拨通了马清文的电话,声音带着一丝无奈:“清文啊……孙汉的事,我刚跟于书记提了……挨了顿狠批啊……书记态度很明确,人事问题必须严格按组织程序来,谁打招呼都没用……这事,只有你们啊按程序给市委组织部汇报了……你也跟孙汉透个底,让他安心工作,别想太多……”

正月二十,副省长兼任省农业厅厅长岳峰的车队率先抵达东原市委大院。没有远迎的排场,市委书记于伟正、市长张庆合、常务副市长王瑞凤已在办公楼前等候。车门打开,岳峰副省长身着深色夹克,步伐沉稳地走下车,与迎上来的于伟正等人一一握手。

“伟正同志,庆合同志,瑞凤同志,辛苦你们了。”岳峰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乡音,目光扫过整洁的市委大院和周边街道,“一路过来,感觉东原市容变化不小啊,比以前清爽多了。”

于伟正脸上带着得体的笑容:“岳省长过奖了。市里正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三学’活动,下力气整治了一些卫生死角。环境好了,干部群众心情也舒畅些,干工作更有劲头。”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岳省长,里面请?喝口茶歇歇脚?”

岳峰摆摆手,干脆利落:“茶就不喝了,时间紧,任务重。直接去东洪吧,看看麦子,看看粮库,听听基层同志怎么说。”

“好,听省长的安排。”于伟正点头,随即与张庆合、王瑞凤一同上车。几辆轿车打着双闪组成车队,迅速驶离市委大院,汇入通往东洪县的道路。

东洪县界,寒风依旧料峭。我和常务副县长曹伟兵、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黄修国早已等候在此。看到省、市领导的车队驶近,我们快步迎了上去。

岳峰副省长推开车门,于伟正、张庆合、王瑞凤紧随其后。我连忙上前,微微躬身:“岳省长,于书记,张市长,王市长,欢迎各位领导莅临东洪检查指导工作!我是东洪县县长李朝阳。”

岳峰伸出手与我用力一握,目光锐利地在我脸上停留了一瞬:“朝阳同志,辛苦了。东洪是产粮大县,担子不轻啊。”他又与曹伟兵、黄修国握了手。

我简要汇报了行程安排:“省长,各位领导,根据安排,我们先去马关、二官屯、李寨三个乡镇看看小麦长势和春耕备耕情况,然后到城关镇粮所和县粮食局调研,最后在县委会议室开个座谈会,向您全面汇报工作。”

“好,客随主便,听你们安排。”岳峰点点头,没有多余的话,转身重新上车。

车队再次启动,驶向广袤的田野。冬小麦已开始返青,田野里铺着一层淡淡的绿意,但长势并不算旺。在二官屯乡的一片麦田边,岳峰副省长走下车,蹲下身仔细查看墒情和麦苗分蘖情况。他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又拨开麦苗看了看根部。

“墒情还可以,年前那几场雪顶了大用。”岳峰站起身,对围拢过来的乡干部和几位老农说,“但苗情偏弱,分蘖不足。返青水什么时候浇?肥跟上了吗?”

我连忙回答:“报告省长,寒潮啊刚刚过去,气温稳定回升到三度以上再浇返青水,配合追点尿素。”

岳峰点点头:“嗯,朝阳同志是个内行,说得对。农时不等人,但也要讲科学。肥料供应没问题吧?价格怎么样?”

黄修国憨厚地笑了笑:“省长,化肥是有,就是贵!尿素一袋快二十了,复合肥更贵!咱种一亩麦子,刨去种子、化肥、农药、机耕费,再交完公粮,落到手里没几个钱,要是算上人工,还得倒贴!要是能跟城里人一样,粮食也能卖个‘议价’,那才有点奔头!”老农的话朴实,却道出了“双轨制”下农民最真实的困境。

岳峰听着,眉头微蹙:“种粮辛苦,国家不会忘记农民的贡献。粮食问题,中央和省里都在研究。”

离开田间,看几个乡镇小麦长势差不太多,车队驶向城关镇粮所。粮所门口排着稀稀拉拉的几辆卖粮的拖拉机,远不如往年热闹。粮所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粮食,姓赵,一脸风霜,虽然接到通知,演练了几遍,看到省、市、县这么多领导突然到来,显得有些紧张。

岳峰走进粮库,查看了几个粮仓的储存情况,抓起一把小麦看了看成色,又询问了收购价格、等级标准、结算方式。当听到平价粮收购价远低于市场议价粮价格时,他沉默了片刻。

“现在收粮困难吗?”岳峰问赵主任。

赵主任叹了口气:“难啊,省长!农民都不愿意卖平价粮,都想留着卖议价。我们粮所任务重,完不成收购任务,上面要批评;想多收点议价粮弥补亏损,又没那么多指标和资金。仓库也老旧,防潮防虫跟不上,损耗不小。这买卖,两头难做!”

离开粮所,一行人来到县粮食局会议室。县粮食局局长刘勇贵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汇报时声音带着无奈:“……岳省长,各位领导,东洪县粮食系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购销倒挂’。平价收购,议价销售,中间的差价全靠财政补贴。但补贴资金常常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形成大量政策性亏损挂账,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啊。再加上仓储设施老化,保管费用高,也增加了负担。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影响,我们收粮难,经营难,恶性循环啊。”

在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于伟正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发言:“岳省长这次亲临东洪调研指导,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粮食安全、对农民增收、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东原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三学’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要求各级干部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全市粮食系统和东洪县委县政府围绕‘购销同价’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总体来讲就是收粮难……,具体都有东洪县汇报。

岳峰从刚开始就只是问问题,没有任何表态,在于书记汇报完之后,岳峰说道:“县里面,朝阳同志,正是你的建议,省政府才来促成了这次调查,你来具体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