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62章 项目工地的陶土杂质成分分析

赵环踩着积水走进工地时,郭静正蹲在基坑边缘用镊子夹起一块土样。她的卡其色工装裤沾着深浅不一的泥渍,安全帽檐下的睫毛上挂着细小的雨珠,像他上周在建材市场见到的、被露水打湿的玻璃马赛克。 "设计院的人都在会议室等你看结构模型。"监理老张的嗓门混着打桩机的轰鸣撞过来,赵环却盯着郭静指尖那把钛合金镊子——那是他上个月在实验室器材店挑的生日礼物,此刻正精准地夹着半粒带着铁锈色的砂粒。

"这里的土壤酸碱度可能影响陶片釉色。"郭静抬头时安全帽蹭到他裤腿,她递过来的玻璃样本瓶里,分层的土样像地质年代的剖面图,"你看这层红棕色黏土,含铁量应该和我工作室后山的矿土接近。"

赵环接过样本瓶的瞬间,手机在工装口袋里震动。设计院发来的混凝土配比表在屏幕上闪烁,28天抗压强度35mpa的参数旁,郭静用铅笔标注了一行小字:"釉料烧制温度需对应1280c±5c"。

工地临时搭建的材料检测区弥漫着机油和水泥的气息。郭静把土样倒进筛网时,赵环正在核对钢筋焊接点的应力数据。振动筛发出的嗡鸣突然变调,她伸手按住筛网边缘的刹那,袖口滑落露出腕骨处的淤青——昨天在陶艺工作室搬窑板时撞的,此刻在白炽灯下泛着青紫色,像他CAd图纸上未闭合的曲线。

"陶土杂质超过3%会导致釉面开裂。"郭静忽然开口,将筛出的石英砂倒进电子秤,"就像你说的梁柱节点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赵环的笔尖在检测报告上顿了顿,他想起上周结构评审会上,总工程师用红笔圈出的悬挑梁挠度数据,此刻在郭静的天平上,变成了精确到0.01克的土样读数。

雨又下了起来,打在活动板房的铁皮屋顶噼啪作响。郭静将不同深度的土样分装成十二瓶,标签上除了采样坐标,还画着小小的窑炉图标。赵环的电脑屏幕上,有限元分析软件正模拟着基坑支护的受力状态,蓝色应力云图里突然弹出郭静发来的消息:"东边堆放的页岩砖,断面肌理很适合做粗陶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