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壹 作品
第204章 量产成功——野马战机成批下线(第3页)
发动机风冷通道则新增了两道导流肋,实测效果优于试飞状态下的原型结构。
航电组将模拟仪表面板做了精简,将非必要测试开关整合进左侧仪表框内,减小飞行员操作跨度,同时优化电缆排布结构,减少电干扰。
通信模块由前期临时拼装改为统一封装,布线通道通过后机身框架首接接入座舱下方,增强了结构完整性。
测试组则每日根据流水线进度滚动推进“节点试验”制度——也就是每装配完成一个关键节点,立即上测台进行单项工况模拟,如主梁负载试压、油路流量测试、导线抗扰试验、电系稳定性等,并将试验结果每日上报林壹与技术科,
作为生产修正依据。
林壹在一张巨大的战机生产甘特图上标记每日完成率,几乎每晚都在灯下修订调整,不断压缩工序间隔。
到第十一天,第一架量产编号机体正式下线,编号为“n-01”,由组装总监在铝合金副翼上亲手贴上编号铭牌,整架机体外观己与试飞原型基本一致,结构更加紧凑,舱盖密封更紧,前起落架减震段提升至30毫米,更加适应粗糙跑道条件。
第十西天,第二、第三架编号机体陆续完成总装进度,进入系统联调环节。
此前用于试飞的样机也在复装完成后加入测试流程,成为校验平台。
此时,整条生产体系己运转流畅,单架战机从切料到总装的工时由原来的52天压缩至17天,日均零件误差从0.9毫米降至0.2毫米。
三班倒运转正式实施,平均每日能完成一架战机的主框架闭合工序,进入舱内线路布设与航电系统集成。
林壹在新竣工的战机专用总装测试区巡查时,站在n-03机体下方,轻轻伸手,摩挲着刚喷好漆、还微微带温度的蒙皮边缘,脸上浮出一抹难得的释然神色。
“终于....实现量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