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洛天 作品

第486章 三真神霄(86)(第3页)

石镜在金光中碎裂,无数岩片飞溅开来,露出润,说“这是高原的魂”;朝圣者把转经筒从雪坑拖出来,在阳光下晒暖,说“这是信仰的骨”;影阁阁主在某个平行宇宙里,看着骄妄的“清醒”突然停手,石镜里闪过她小时候跟着阿爸朝圣的画面,她捧着阿爸递来的青稞,每走三步就俯身叩首,阿爸说“这是高原的敬畏,也是活下去的心”。影阁阁主的虚影在忆原核里发出冰碛崩塌的巨响,朱红色的义眼里流出带着岩屑的泪:“为什么你们总要抱着会崩塌的敬畏?难道骄妄的清醒,真的比不上尊崇的束缚吗?”

小疙瘩抱着守原兽跑过来,藏獒突然朝着忆原核喷出团金色的粉末,粉末落在蔑敬丝上,发出滋滋的声响,丝里的敬蔑开始消退,露出才够神圣”;牧人把新炼的酥油倒进供灯,说“再亮些能照得远”;被敬蔑的人们纷纷拿起工具,有人修补破损的玛尼堆,有人清理被雪埋的转经道:“守原兽说,有敬畏的才是活的。”他的掌心印记亮得像个小太阳,“就像这高原,哪怕风雪再大,只要还有人转山,就总有被保佑的那天,要是怕束缚就不尊崇,哪有‘神山庇佑’的安宁?尊崇的束缚,才更让人活得有分寸,像这圣湖,守着洁净才更神圣。”

王也的四盘残片突然组成个“敬”字卦,银色的气流顺着蔑敬丝注入忆原核,朱红色的原核表面开始崩解,露出里面透明的光——那是所有被蔑弃的“本相”精华,不再是骄妄的顽石,而是座庄严的祭坛,每块玛尼石都透着敬畏的光芒:“风后奇门·镇岩!”他的声音带着穿透冰碛的力量,“骄妄的清醒是狂的风,尊崇的束缚是稳的山,山再沉,也比狂风有根基。”

冯宝宝的记忆纹路顺着银网钻进冰碛,将所有岩石里的“本相”轻轻托起,那些被敬蔑的人开始清醒,药农背着药篓重新上山,说“再险的崖也有仙草”;孩子们在经幡堆旁系上哈达,说“再多些能传心意”;被蔑敬丝缠过的人们互相笑着,有人说“还是心怀敬畏踏实”,有人说“叩首能让人静心”,诵经声混着风铃声,像首神圣却温暖的歌。

赵归真裹着件羊皮袄从冰碛里钻出来,脸上结着冰霜:“他娘的!这原核崩得真及时!快来尝尝这糌粑,赵工说这吃食能扛饿,比啥敬畏课都管用!”

小疙瘩抱着守原兽坐在祭坛的台阶上,藏獒的尾巴扫着碎石,经幡映着所有被守护过的土地:“楚哥哥,守原兽说这高原会记住所有的敬畏,喇嘛的经,石匠的凿,牧人的酥,孩童的哈,混在一起才是西境的魂,就像这酥油花,色、香、形、意凑齐了才够庄严。”

冯宝宝的牦牛皮囊里还剩半袋酥油茶,她倒出一碗给张楚岚,茶的醇厚混着奶香,在舌尖散开。观测者印记在胸口轻轻发烫,不是预警,是与这片苏醒高原的共鸣。张楚岚望着冰碛旧址上重新矗立的玛尼堆,看着人们在转经道上前行的身影,看着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圣湖上的模样,突然明白,所谓守护,从来不是追求骄妄的“清醒”,而是在尊崇的束缚里,把每份敬畏都垒成神圣的山——像这西境的高原,容得下朝圣的虔诚,也容得下敬神的谦卑,让每种尊崇都能在岩石间扎根,在岁月里永恒;像这飘动的经幡,看似柔弱却藏着信仰的执着,把所有的敬畏,都酿成生活的安。

冯宝宝突然指着天边的经幡云,云絮在高原上空连成“卍”字,边缘裹着无数光点:“张楚岚,你看,像不像所有找回的敬畏在飞翔?”

张楚岚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经幡云里的光点在跳跃,那是从沉墟城到西境高原,所有被唤醒的“本相”在向着神圣靠近。他握紧冯宝宝的手,掌心的观测者印记与她的记忆纹路完美契合,像两块在祭坛上相依的玛尼石,历经风雨却始终相靠,一起见证朝圣的虔诚,一起守护信仰的纯粹。

远处的帐篷传来王也的喊声:“都来喝青稞酒了!再磨蹭就被赵归真偷喝光了!”小疙瘩第一个蹦起来,抱着守原兽往帐篷跑,藏獒的吠声惊起了群神鹰,翅膀掠过圣湖,带起阵涟漪,像无数个敬畏的“本相”,在圣洁的高原上欢快穿梭。赵归真拎着个酒坛跟在后面,嘴里嚷嚷着:“这酒是用圣湖水酿的!烈得很!喝完有力气明天接着修玛尼堆!”

张楚岚拉起冯宝宝,两人并肩走在转经道上,脚印在碎石上深浅不一,却都朝着帐篷的方向,像不同尊崇的人,走着同一条敬畏的路。观测者印记在胸口轻轻跳动,像在应和着高原的心跳,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影阁的残余或许还会在某个岩缝的角落蛰伏,混沌能量或许还会在某次雪崩试图蔑弃敬畏,但只要他们还能看见彼此眼中的谦卑,还能在罡风里握紧对方的手,还能在每份尊崇里看到彼此的影子,就有走下去的勇气。

帐篷的篝火旁,糌粑冒着热气,王也正跟小疙瘩比赛谁转经筒转得快,冯宝宝安静地用木碗分酒,赵归真举着酒坛对着雪山的方向敬酒,张楚岚坐在羊毛毡上,看着月光为高原披上银纱,远处的冰碛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像座被敬畏守护的家园,藏着无数尊崇的故事。他突然明白,所谓守护,从来不是逃避尊崇的束缚,而是在束缚中成为彼此的锚——像这高原的祭坛,俯瞰着所有的生灵,却默默抵御着风雪的侵袭;像这帐篷的人们,互相扶持着翻越高原,却各自用敬畏支撑起生活,把所有的尊崇,都酿成岁月的酒。

这条路,他们会一直走下去,带着敬畏的勇气,在圣洁的高原上,一起转山,一起朝圣,一起把每份骄妄都熬成尊崇的力量,把每个敬畏都垒成神圣的山,哪怕风雪再狂,也吹不散彼此心中的信仰,像玛尼堆在高原上矗立,把敬畏的纯粹,变成最动人的风景。

远处的喇嘛唱起了梵歌,歌声在高原上悠远地回荡,像无数个敬畏的“本相”在与雪山相拥,却也互相温暖着。张楚岚举起冯宝宝递来的木碗,像举起份誓言,在夏至的烈阳里,承诺着对所有敬畏的珍视,也承诺着对未来尊崇的笃定。西境的风穿过帐篷,带来了更远地方的气息,那是下一段旅程的召唤,也是无数个带着敬畏的“本相”在等着被守护的信号,他们的脚步,依旧向前。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高原的祭坛在晨光里泛着金光,喇嘛们在整理供品准备诵经,石匠们在打磨新的玛尼石,朝圣者们互相招呼着继续转山,孩子们在圣湖边放下祈福的宝瓶,敬畏的号子在高原上响起,像声唤醒尊崇的号角。张楚岚和冯宝宝站在祭坛边,看着神鹰掠过雪峰的模样,王也收起折扇说“下一站该去看看平原了”,小疙瘩指着地图上的麦浪,赵归真背起凿子说“天亮就出发”。观测者印记在张楚岚胸口与冯宝宝的记忆纹路交织成高原,像座神圣的屏障,护着这群心怀敬畏的人,走向下一片需要守护的土地。

他们知道,只要敬畏还在,守护的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就像这高原的轮回,雪落雪融,经幡飘动,把每个尊崇的瞬间,都刻进岩石的记忆,让后来的人都知道,曾有群人,用敬畏把高原,变成了有信仰的家园。而他们,会带着这份对尊崇的执着,走向下一片高原、下一片平原,把敬畏的力量,传递给更多在天地间谦卑的人。

平原的轮廓在车窗外渐渐清晰,无垠的麦浪翻滚如金,田埂上的稻草人随风摇曳。张楚岚望着窗外农人们互相传递镰刀的身影,突然想起守原兽在高原说的话:“所有的叩首,最终都会抵达神圣。”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冯宝宝,她正用手指在车窗上勾勒记忆纹路,银色的光痕里,藏着从沉墟城到高原的所有尊崇——古城的相守、海岛的共渡、冰川的相依、雨林的互助、高原的共守、平原的同承、沙漠的共韧、火山的同望、湿地的共容、峡谷的共连、草原的共生、城邦的共融、雪山的共诚、江海的共韧、雨林的共生、戈壁的共盼、高原的共敬,最后都化作无数次叩首,共同抵达名为“守护”的神圣。

“下一站,平原。”冯宝宝的声音带着泥土的芬芳,斩魄刀轻轻出鞘,在晨光里划出道银色的弧线,像在为新的守护,播下种子。张楚岚握紧手中的凿子,金光咒在刃口跃动,与冯宝宝的记忆纹路交相辉映,照亮了前方被麦浪覆盖的平原,也照亮了无数个等待被守护的“本相”。他们的旅程,仍在继续,而守护的故事,永远与敬畏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