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六)(192)(第3页)
消息传来,全家人都慌了神。李芳吓得脸色煞白,立刻就要去医院。王业鹏和陈礼华也心急如焚。关键时刻,张玉芹和王建国站了出来。
“亲家母,你别急,医院有礼华和业鹏在呢!”张玉芹一把拉住六神无主的李芳,“家里孩子交给我们!你放心去照顾老陈!”
王建国也用力点头:“对!晴晴我们接送幼儿园,沐阳我们带着,保证看好!你们安心在医院照顾!”
陈礼华看着公婆坚定可靠的眼神,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这份在关键时刻伸出的援手,比任何言语都珍贵。更让她和父亲陈志远感到一丝后怕中的庆幸的是——那笔二十万的“养老钱”,刚刚完完整整地回到了父亲手中。陈志远有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不低,但前期检查和住院押金,依然需要一笔不小的现金周转。这笔刚刚归还的钱,成了此刻最坚实的底气,免去了临时四处筹借的狼狈和焦虑。
陈志远在医院住了大半个月。恢复期漫长而需要耐心。李芳日夜陪护在侧。张玉芹和王建国则忠实地履行着承诺,把晴晴和沐阳照顾得妥妥帖帖。张玉芹还特意熬了软糯养胃的小米粥,用保温桶装着,让王业鹏送去医院。
“跟你爸说,别着急上火,好好养着,家里啥事都不用操心!孩子好着呢!”张玉芹叮嘱着。
也许是心态平和,也许是医疗及时,加上李芳精心的照料和康复训练,陈志远的恢复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出院时,虽然走路还稍显缓慢,需要拄拐辅助,但口齿清晰了,半边身体的麻木感也大大减轻。医生都说,这是预后非常理想的案例。
回到租住的小屋,陈志远看着围在床边嘘寒问暖的老伴、女儿女婿,还有特意带着两个孩子过来看望的亲家张玉芹和王建国,以及活泼可爱的外孙、外孙女,眼眶有些湿润。他拉着老伴李芳的手,又看看女儿礼华,最后目光落在床头柜上那张存着二十万的银行卡上,长长地、感慨地叹了口气,声音还有些虚弱,却字字清晰:
“唉……这人啊,到了我这把年纪,算是活明白了。什么都是虚的,就两样东西最实在:一是身边有知冷知热、靠得住的人,二就是……兜里得揣着点属于自己的‘硬通货’。钱这东西,平时不觉着,真到了要紧关头,它就是人的胆啊!”
窗外,济南的春天正蓬勃地展开。小区里的玉兰花开了,大朵大朵,洁白芬芳。王家宽敞的房子里,孩子们的嬉闹声隐约传来。辽东的山货包裹和鲁南的小米包裹,依然会定期出现在两家的门卫室。生活的河流,裹挟着琐碎、温情、意外和坚韧,继续奔流向前。门当户对的根基,在岁月的冲刷和共同抵御的风浪中,似乎沉淀下了一些更厚重、更踏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