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469章 长城万里清风起,不负君王一片心(第3页)

德佑三十年正月初一,萧桓下旨:“减免边军赋税一年,死难将士家眷由朝廷按月发放抚恤金,年龄未满十五者送入武学读书。” 诏书抵达居庸关时,边军士兵捧着诏书痛哭流涕,纷纷表示要 “以死报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居庸关的雪渐渐融化,露出青黑色的城墙。高台上的战鼓仍在,仿佛还在回荡着萧桓亲擂的鼓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大吴军民,守护着这万里长城的安宁。 德佑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的居庸关,残阳如血洒在校场青砖上,王林被铁链锁在三丈高的木桩上,破旧的囚服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萧桓立于高台案前,案上《大吴律》的朱红封皮在日光下刺眼,他抬手展开罪状卷宗,声音透过寒风传遍校场:“王林罪证确凿,当诛三罪!”

“其一扣压军情奏疏!” 萧桓的目光扫过王林扭曲的脸,“德佑二十七年北元叩关,周明八百里加急奏请增兵,你以‘边将虚言’为由扣压三月,七封血书留中不发,致边军孤军战死逾千!” 他掷出周明的血书,纸页在风中翻飞,“这字字泣血的‘粮草将尽’,你敢说半句虚言?”

“其二倒卖军粮通敌!” 谢渊展开粮账副本,墨迹淋漓的 “王” 字暗号在日光下清晰可辨,“你指使张谦以沙土充粮,六万石军粮私售北元夜狼将军,得银五万两营私宅、纳美妾,却让边军嚼霉米冻毙城墙!去年冬十七具冻僵的尸体,至今还睁着眼睛等你偿命!”

“其三通敌叛国裂土!” 玄夜卫缇骑呈上北元密信,火漆上的狼头印记与王林私印分毫不差,“你与夜狼约定‘破关后分疆而治’,要将长城以内割让敌国,这封‘岁贡万两’的密信,便是你卖国行径的铁证!”

王林在木桩上疯狂挣扎,铁链勒得皮肉溢血,嘶吼声却被军民的怒骂淹没。萧桓举起朱笔,在判决书上重重落下:“《大吴律》载‘谋大逆者凌迟处死,传首九边’!王林三罪并罚,判凌迟三千六百刀,午时三刻行刑!” 话音落,校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老兵们举着断矛指向王林,孩童们被大人抱着高喊 “正法奸贼”。

午时三刻的梆子声刺破长空,刽子手捧着《大吴律》向法典叩首,刀锋落处,王林的惨叫声渐弱。军民们望着血溅雪地的刑场,有人烧起纸钱告慰亡灵,有人跪地叩谢皇恩,连寒风都带着涤荡污浊的凛冽。当缇骑将王林首级挑上竹竿时,萧桓高声宣告:“凡贪腐通敌者,无论官阶高低,王林便是榜样!”

片尾

三日后,玄夜卫缇骑如惊雷骤至,京师户部尚书李嵩的府邸被贴上封条,吏部侍郎王显刚穿上朝服便被铁链锁拿。二十余名王林党羽在哭嚎中被押赴诏狱,抄没的金银绸缎从宅院涌出,折合白银二十万两,全数押送边关充作军饷。边军士兵捧着新粮袋时,有人咬破手指在粮袋上写 “忠” 字,泪水混着血珠滴在糙米上。

王林伏法的消息传至九边,大同卫军民拆了粮仓前悬了半月的张谦首级,换上 “肃清奸邪” 的新旗;宣府卫的老兵带着儿孙在城墙上刻下 “居庸关之治” 五个字,刀痕深嵌砖缝。《大吴史》载此役 “破二十年官官相护之网,清镇刑司百年之腐”,德佑朝由此开启 “边靖民安” 的中兴之局。当北元使者捧着降书抵达居庸关时,萧桓正站在修复一新的城楼上,望着关外雪原,手中的《大吴律》被寒风翻至 “重典治贪” 篇,墨迹在日光下闪着清正的光。

卷尾

《大吴史?德佑实录》 载:“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王林伏法于居庸关,帝当众宣其罪,‘扣疏、卖粮、通敌’三罪确凿,依律凌迟,传首九边。同党李嵩等二十余人下狱,家产抄没入官,‘补偿边军家眷’。军民‘欢呼称快,声震关城’。

论曰:‘王林伏法非一人之功,实乃‘君明、臣忠、民醒’合力之果。萧桓‘亲审亲判’,显‘法治’之威;谢渊‘循证追责’,彰‘执纪’之严;周毅‘率军护法’,展‘军威’之壮。此案‘破官官相护之网,清镇刑司之腐’,为德佑中兴‘扫清最大障碍’,故‘边靖民安,海内称颂’。’

(三十年正月初一,帝下‘优抚边军诏’,九边军民‘焚香叩谢’,北元‘遣使求和’,边境暂得太平。)”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