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坐船(第3页)
项元还要说话,外头就有人进来传信。
这一回乃是找谢护的。
“当家的,小钱班头来了,说有事要同你交代!”
***
且不说这里钱孔目的手下怎么匆匆而来,同谢护传达交代,另一头,宋妙同一干浣衣妇出了谢家粮铺,一路闲聊。
众妇人听得她是跟着学生们打京城来,给挖河修渠的役夫、劳工做饭的,个个都很给脸,夸奖个不停。
有人又道:“小娘子还给什么银钱,下回再有这种看热闹事,不用给钱,你差人来叫一声,我头一个来帮手!”
一时其余人也附和不停。
宋妙连忙道谢,同众人说说笑笑一阵,等到了浣衣坊,双方才各自分开。
结果没走多远,天上又下起了雨。
虽说带了伞,因那雨实在太大,她同大饼两个还是淋了半身湿,匆忙先回了官衙,等到屋子里擦干水湿,又换了身衣服,稍事休息,方才出了前堂。
此时已是下午,因忙了大半天,才腾出手来,倒是没有来得及去采买。
不过今日到底办成了事,她心中痛快,哪怕被外头瓢泼大雨挡了去路,心情也没怎么受影响,而是自己倒了壶茶,寻了张离大门最近的桌子,取了这两日拟的文字同笔墨出来,一边看,一边慢慢去改,又时不时抬头去看天上雨水。
正坐着,那大饼也收拾好了,出得门来,见宋妙在写东西,不敢打扰,只安静坐在一旁。
因他先前就说过想学字,只打小没有机会,今日得闲,宋妙就给了他一页纸,教了最前面几个字,叫他自己拿手指在桌子上空写了来练。
有人教,大饼道谢不停,练得起劲,宋妙就自忙自的。
好不容易终于补完,她一抬头,见得角落漏刻,实在时辰不早了,偏偏外头雨势没有停的意思,便站起身来走出门去看。
此时正值一阵闪电自天边划过,不久,霹霹雳雳的一声闪电炸响,慢慢便是滚滚暴雷声由远而近,俨然在耳边炸开。
因见那雨一时似飘萍,一时如疾箭,打得身上衣服都要湿了,她正要往回退,却见门口屋檐下一侧躲了不少人,或挑担,或背筐,此时见雨大,一干人等终于忍不住往堂中退。
众人或自己点茶,或有相识的凑钱要了水,却有个老妪一直躲在檐下,半身衣服都湿了,鞋子也是湿的,正缩身靠墙坐着,愁眉不展看天。
她那衣服打了补丁,鞋是穿孔露头鞋,全是泥,面前却摆了一个竹筐,上头盖了草,虽不知里头装了什么,但边上一杆秤,又有几方大芋头叶,显然筐里东西是拿来卖的。
宋妙实在见不得这样人,想了想,上前叫了一声婆婆,又问道:“你来卖的什么东西?”
那老妪见有人来问价,喜不自胜,忙把面前那竹筐上盖的草扒拉开,给宋妙看里头东西,道:“都是早上才摘的,顶顶漂亮水芹,又有蒜叶,我一根根挑出来的,一片烂叶子没有,小娘子要点不要?”
又道:“捂了一天,又下雨,全给弄湿了,我给娘子算便宜些!”
宋妙看了看,虽然盖了一天,仍旧挺新鲜,菜也很干净,因见量不大,报的价也比菜坊里的低不少,就给她全买了,等付了账,又道:“老人家,这样大雨,一时恐怕停不了,不如进去躲一躲,免得淋湿了受寒。”
那老妪叹一口气,道:“小娘子好心,只进去坐要买茶买水,一文钱一盏,我那媳妇病了,这钱要留着给她请大夫的。”
又道:“都说滑州闹水患,样样涨价,我想着这里菜应该比我家卖得起价,一大早特地来的,谁想没卖多久就遇得大雨,倒把自己困在这里,只怕今晚都回不去,又要找地方落脚,还得花钱,唉!”
宋妙有些意外,问道:“婆婆不是滑州人吗?四处堵路,你怎么来的?”
“我是灵河镇下头村子的,坐船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