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百草堂之八角茴香(第2页)
就在这时,林婉儿出现了。她身着墨色劲装,长发束起,腰间挂着个小巧的药囊,步伐稳健,气势凌厉。她几步走到刘二狗身前,伸手扣住他的手腕,“刘二狗,你在这儿捣乱,当我不存在?” 刘二狗疼得龇牙咧嘴,“林婉儿,你放开我,这是我们药铺之间的事儿,你别多管闲事。” 林婉儿冷哼一声,“青山镇的药市,容不得你这般腌臢手段。” 说着,手上力道加重,刘二狗疼得直叫唤,孙玉国见状,忙过来打圆场,“林姑娘,误会误会,我这伙计不懂事,您别和他一般见识。” 林婉儿这才松开手,刘二狗狼狈地躲到孙玉国身后。
王宁走上前,对着众人深鞠一躬,“各位药商,今日之事,确有蹊跷。但请大家放心,百草堂的八角茴香,从种植到炮制,都有严格流程,绝无半点掺假。若有疑虑,可当场检验。” 说着,他取来工具,当众剖开八角,展示内里的果仁,“好的八角茴香,果仁饱满,香气纯正,若有掺假,一验便知。” 药商们围拢过来,仔细查看,发现果真如王宁所说,这才放下心来,纷纷夸赞百草堂诚信。钱多多也笑着点头,“王药师,是我多疑了,你这八角,我要定了。” 孙玉国在一旁,脸涨得通红,却又无话可说。
这场小风波过后,交易会继续进行。王宁这边,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孙玉国那边,却门可罗雀。孙玉国咬咬牙,对手下道:“去,把价格再降一成,我就不信,抢不到生意。” 伙计领命而去,可即便如此,药商们还是更倾向于百草堂,毕竟,谁也不愿为了低价,买了不靠谱的药材。
夜幕降临,交易会暂时歇场。王宁带着众人回到百草堂,复盘今日的情况。张阳笑着说:“今日多亏了林姑娘,不然那刘二狗的闹剧,还真不好收场。” 王雪也点头,“林姐姐好厉害,三两下就制住了刘二狗。” 王宁看向林婉儿,“这次多亏你了,改日定要好好答谢。” 林婉儿摆摆手,“都是为了百草堂,我受先辈所托,理当护着。再说,我也看不惯孙玉国那副嘴脸。” 众人笑着交谈,而济世堂内,孙玉国却在摔东西泄愤,刘二狗缩在角落,大气都不敢出。
这一夜,青山镇的药香依旧弥漫,只是在这药香背后,百草堂与济世堂的争斗,愈发激烈,而关于八角茴香的故事,也在这风云变幻的药市里,继续书写着。
交易会第二日,晨光刚漫过青山镇的屋檐,百草堂的伙计们已在摊位前忙碌。王宁将新炮制的八角摆上展台,指尖抚过果瓣间的纹路——这是昨夜挑灯赶制的,每一颗都泛着琥珀色的光泽,辛香混着晨露的清润,在空气中漫溢。
“王药师,昨日那出闹剧,倒是让您的八角名气更响了。”钱多多踱过来,手里转着颗翡翠算盘,目光在展台前流连。他身后跟着两个伙计,正往筐里装样品,显然是动了真意。
王宁刚要答话,却见人群突然骚动起来。¢oe?z\3§小;÷说?网1?′ ?¨更>=:新??最*]全@`一个穿蓝布短褂的药商举着颗八角,嗓门像被砂纸磨过:“这就是百草堂的药材?我昨儿买的,回去一泡就掉色,怕是用硫磺熏过!”
人群瞬间围拢过来,指指点点。王雪攥着药册的手指泛白,刚要上前理论,被王宁按住。他接过那药商手里的八角,放在鼻尖轻嗅——果然有股刺鼻的酸味,混在本应醇厚的辛香里,像清粥里落了灰。
“这不是我们百草堂的货。”王宁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您看这果蒂,我们的八角采摘要留三分青蒂,炮制后呈褐黑色,您这颗蒂头是焦黄色,明摆着是另一处的手法。”他从自家展台上拿起一颗,两相对比,差异一目了然。
那药商脸涨得通红,支吾着说不出话。人群里有人喊:“莫不是有人故意栽赃?”王宁扫了眼不远处的济世堂——孙玉国正背着手站在台阶上,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见王宁看来,竟还举杯遥遥一敬。
“哥,肯定是孙玉国搞的鬼!”王雪气得眼圈发红,手里的药册被捏出褶皱。张阳蹲在地上,从那药商的筐底翻出片碎纸,上面印着个模糊的“济”字,他捏着纸片起身,老花镜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这是济世堂的包装纸角。”
王宁没说话,只是将那颗有问题的八角收进竹盒。他知道,这时候争辩只会落入圈套,得找到真正的证据。
暮色降临时,林婉儿带着一身夜露回到百草堂。她墨色劲装的袖口沾着泥,腰间的药囊晃出半片枯叶——那是后山八角林的标记。“孙玉国的人,在后山烧硫磺。”她往桌上扔了个纸包,里面是些焦黑的残渣,“我跟着刘二狗去的,他趁夜往别家药铺的八角堆里掺东西,被我撞见了。”
王宁捏起那残渣,指尖传来灼烧感。张阳凑过来,用银针挑了点,在油灯上烤了烤,银针立刻泛出黑渍:“是工业硫磺,这东西熏过的药材,看着光鲜,实则伤脾败胃,哪能入药?”
“明日就是交易会最后一天,他这是要鱼死网破。”王宁望着窗外——济世堂的灯还亮着,像只蛰伏在暗处的眼睛。他转身从柜里取出个旧木盒,里面是本泛黄的账册,“张阳哥,你把近三年的采购记录整理出来,特别是和孙玉国那几家供货商的往来。阿雪,去请郑大哥来,他熟悉山里的路,或许能帮上忙。”
三更的梆子声刚过,郑钦文踏着月色走进百草堂。他病好了大半,腰杆直了不少,腰间的猎刀擦得锃亮。“王药师,您叫我来,是山里有动静?”他接过张娜递来的八角药膳,热气模糊了眉骨上的疤痕——那是年轻时被熊瞎子抓伤的,也正因常年在寒林里奔波,才落下寒疝的病根。
“孙玉国用硫磺熏八角,源头可能在后山的老窑厂。”王宁铺开张手绘的山图,指尖点在一处标记着“窑”字的地方,“那地方废弃多年,正好藏人。”郑钦文一口喝尽药膳,抹了抹嘴:“我知道那地方,早年采八角常路过,今晚我就带弟兄们去守着,保准抓个现行。”
天刚蒙蒙亮,后山老窑厂就传来了动静。刘二狗正指挥着两个伙计往麻袋里倒硫磺粉,窑洞里堆着几十袋八角,潮湿的空气里飘着刺鼻的酸气。“动作快点,等会儿孙老板要来看货!”他踢了脚旁边的麻袋,却没注意身后的树梢上,林婉儿正像只夜猫子,悄无声息地伏着。
“刘二狗,你这手法,倒是比去年精进了。”郑钦文的声音突然从窑口传来,惊得刘二狗手里的硫磺粉撒了一地。七个精壮的猎户堵在门口,手里的猎刀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刘二狗腿一软,刚要喊人,就被林婉儿从树上跃下,反手按在麻袋上,动弹不得。
等王宁带着钱多多赶到时,窑洞里的景象已足够说明一切。孙玉国雇来的两个炮制药工正蹲在地上哭,麻袋里的八角泛着不正常的惨白,墙角堆着半袋没开封的硫磺,包装上“工业用”三个字刺得人眼疼。
“孙老板这生意,做得可真‘精细’。”钱多多掂着颗被硫磺熏过的八角,语气里的嘲讽像冰碴子,“用这东西入药,是治病还是害命?”
孙玉国站在窑洞口,靛青长衫上沾着草屑,脸色比窑里的八角还要白。“是刘二狗自作主张,与我无关!”他指着被按在地上的刘二狗,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无关?”王宁从怀里掏出那本旧账册,翻到夹着红签的一页,“去年你从安徽进的这批八角,因受潮发霉,全堆在仓库里,账上记得清清楚楚。如今突然多出这么多‘新货’,不是从这窑里出来的,难道是天上掉的?”
账册上的墨迹还带着药香——那是王宁父亲当年用八角汁调的墨,遇水不晕,历久弥新。孙玉国看着那熟悉的字迹,突然瘫坐在地,冷汗浸透了后背的衣料。
人群里突然挤出个老妇人,拄着拐杖扑到王宁面前:“王药师,要不是你,我这条老命怕是要折在这黑心药上!”她手里举着包药渣,正是前日在济世堂买的“八角养胃散”,“吃了三天,胃没好,反倒烧得慌,还是你家的药膳救了我。”
越来越多的村民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人说济世堂的八角看着光鲜却不香,有人说孙玉国的伙计总在夜里鬼鬼祟祟,还有人翻出家里的药包,比对之下,真相愈发清晰。
刘二狗见势不妙,突然挣脱束缚,想往山林里跑,却被郑钦文一脚踹倒。“你这狗东西,去年偷我家八角苗,今年又来害人性命!”郑钦文踩住他的后背,猎刀鞘在他头上敲得咚咚响,“今天非得让你去见官!”
孙玉国望着眼前的乱局,突然捂着脸哭起来。他本是邻镇药农的儿子,因家乡遭了水灾才来青山镇,当年王宁父亲还曾接济过他。只是看着百草堂的生意日益红火,心里的嫉妒像野草般疯长,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王宁,我对不起你,也对不起青山镇的乡亲。”孙玉国抹了把脸,声音嘶哑,“这些八角,我全部销毁,济世堂……我也关了吧。”
王宁看着他落魄的样子,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药行如行医,治人先治心”,突然叹了口气:“关了药铺容易,要想明白‘药’字怎么写,难。”他蹲下身,从窑角捡起颗没被污染的八角,“这东西性温,能散寒,却也得配着良善的心性,不然再好的药性,也会变成害人的毒。”
钱多多在一旁看得直点头,突然拍板:“王药师,我今年的订单加三成,不光要药材,还要你这炮制的法子。咱们联手,把青山镇的八角卖到外省去,让世人都知道,好药材配好心肠,才是真的济世。”
日头爬到头顶时,窑洞里的硫磺和劣质八角被一把火烧了。浓烟滚滚,带着刺鼻的气味升向天空,像在涤荡着什么。郑钦文带着猎户们清理现场,王雪在一旁给大家递水,张娜熬的八角姜茶在陶罐里咕嘟作响,辛香混着暖意,漫过每个人的心头。
林婉儿站在山坡上,望着山下渐渐散去的人群,悄悄将腰间的药囊紧了紧。那里面装着王宁父亲当年赠她的救命药,如今,她总算没辜负这份嘱托。
而王宁握着那颗从窑角捡来的八角,指尖传来熟悉的温热。他知道,这青
山镇的药香,往后该更醇厚了。
交易会的余温还未散尽,青山镇的石板路上仍能看见药商们忙碌的身影。百草堂后院的晒场上,新一批八角正摊在竹匾里晾晒,阳光透过叶隙洒在果瓣上,折射出琥珀般的光泽,辛香随着微风漫过整个镇子,像是在宣告着一场风波后的平静。
王宁正蹲在竹匾前,用竹耙轻轻翻动八角。他袖口挽起,露出小臂上几道浅褐色的疤痕——那是早年跟着父亲上山采药时被荆棘划破的,如今倒成了与药材打交道的印记。张阳蹲在一旁,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颗八角的成色,嘴里念叨着:“今年这八角,经了这场事,反倒更显金贵了。”